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昨(6)日首度承認,美國消費者因其政府施加的關稅,被迫付出更多商品成本,這與他過往「關稅是別國支付」的說法出現明顯不同。不過他依然堅稱,美國從對等關稅中收穫了「巨大利益」。
利大於弊?川普自上任以來,一直將關稅作為外交與經濟談判的槓桿工具,並反覆主張「外國會為關稅埋單」。
但多數經濟學家指出,關稅最終是由進口商品的消費者承擔;如今就連最高法院大法官,也不得不在法庭上提醒這名狂人總統這項事實。
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在一場關於關稅合法性的審理中,對川普的關稅權限提出疑慮,該案對川普的治理方式具有重大影響。
川普警告,若法院裁決剝奪總統自行設定關稅的權力,將對美國造成「災難性」後果,他並表示屆時政府將不得不研擬「B計畫(Plan B)」。
綜合外電報導,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一場媒體問答中,有記者提及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茲(John Roberts)指出,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人繳納的稅款;當被問及是否同意大法官觀點時,川普回答:「不,我不同意」。他認為美國人可能會支付「一點點」費用,但從整體來看,美國因此獲得「巨大的」利益。
川普過去數月來多次強調「是別人在繳關稅」,目前美國已對中國、加拿大、歐盟及其他國家產品加徵關稅,並放話若關稅權限被剝除,將使自己失去一項用以「結束國際衝突、帶回經濟公平」的重要手段,且美國目前也同樣面臨他國反制性關稅。
「這樣會對美國造成毀滅性後果,但我們可能得想出第二套策略;到時候再看情況!」川普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