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中心/徐詩詠報導
距離2026年地方選舉僅剩1年,民進黨在高雄市也正式啟動初選機制,目前共有5人表態角逐、力拚出線。其中,高雄立委邱議瑩也是參選人之一。邱議瑩24歲時就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國大代表,對政治自然不陌生,在立法院累積6屆資歷後,如今決定挑戰2026年高雄市長大位。近日她受邀登上民視節目《新聞觀測站》,大談如何接棒現任市長陳其邁,以及自己對高雄的未來願景。
當全台進入高齡化社會、少子化成為現在進行式,高雄也免不了面臨同樣的情況,這讓育兒與敬老政策顯得格外重要。對此,邱議瑩也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育兒政策上,邱議瑩主張高雄應廣設24小時臨時托育中心。她指出,這項設施是全國首創、也是全台唯一。邱議瑩直言,隨著社會型態與父母就業情況的改變,24小時臨托中心的存在具有其必要性。

此外,在新生兒政策方面,有別於其他縣市,邱議瑩拋出「希望帳戶」的概念。 她解釋,目前政府鼓勵生育,多以發放現金補助為主。邱議瑩認為,在現有補助機制下,市府再加碼替每位新生兒設立信託帳戶3萬元,由專業機構投資於股市或債券;家長每年可自願加碼存入1萬元,等到孩子滿18歲後才能自主動用。她說:「若以台股保守投報率5%計算,孩子成年時帳戶金額約可達80萬元;『投資孩子的未來』將是高雄首創的政策制度。」

在老人福利政策上,邱議瑩希望未來能將現行每月100點的敬老卡點數,加碼至每月1000點,一年共可使用1萬2000點,等於放大10倍。這些點數可用於交通、體育、藝文活動等公共場域的費用折抵,並加碼納入醫療掛號費使用,讓長輩外出更便利,也更全面照顧到長輩的日常需求。

過去在政壇總給外界強悍形象的邱議瑩,面對身體發出的警訊,也不得不放下工作、正視健康。2011年她正準備挑戰立委連任時,發現自己罹患卵巢癌。經過長達4年的治療,醫師才宣布她完全康復。邱議瑩坦言,正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癌症,她深知對患者而言,「尋求一線生機」是多麼重要。無論是開刀、化療或放療,目的都只有一個,想要健康、想要活下來。後續因緣際會下,邱議瑩接觸到「細胞治療」相關資訊,加上有相當多的文獻與研究支持、有很多醫師也投入其中,便讓她深入瞭解這項療法且決心推動相關法規,希望在有效的醫療資源裡,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邱議瑩回憶,一開始是從「特管辦法」著手推動,再到「再生醫療雙法」的修法,整個過程相當辛苦。由於許多人對此並不了解,過程中出現不少質疑與各種角力,讓推動進程一度受阻,也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促成《再生醫療法》三讀通過。不過邱議瑩認為,目前仍有許多工作可以持續推進。《再生醫療法》作為母法,其下仍有多項子法尚未通過;待子法出爐後,針對各類癌症的管理方式與施行細則才能更明確,醫療院所也會有明確的執行方向,對病人而言,才算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保障。

過去選區位於高雄第一選區的邱議瑩,這次在高雄市長初選中,面對同黨3名競爭者賴瑞隆、林岱樺與許智傑。談到自己與其他人不同之處時,邱議瑩侃侃而談。她表示,4個人當然都是兄弟姊妹,但自己在選舉拚戰上,不僅具備強大意志力,也擁有充足的執行力。特別是在過去擔任政務官期間,她常扮演執行者的角色。邱議瑩進一步指出,自己的從政歷程相當精彩、也身經百戰,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

針對自己先前與其他7位同黨高雄立委,共同提出的「財劃法新版修正案」,和藍營版本相比,多替高雄爭取約150億元的預算。邱議瑩指出,過去國民黨版本的財劃法偏重台北市,對首都給予過多優惠。表面上看似提高高雄的財政分配,但實際上增加幅度卻是六都中最少的,對高雄而言相對不公平。

邱議瑩進一步指出,藍營版本並未考量土地面積、人口比重、長期重工業汙染與碳稅等關鍵因素。為此,民進黨提出另一套修正版本,希望未來財政收支劃分不再偏重台北市,讓全台各都市都能獲得更公平的對待。她強調,新版財劃法的目的在於促進全台縣市均衡發展,讓相對弱勢的城市也能獲得應有的稅收,以實現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