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9日專電)日本全國接連傳出熊害,遭熊攻擊死亡者達13人。面對如此嚴峻情勢,地方政府開始捕殺熊隻,卻仍收到「不要殺熊」的抗議電話。前秋田縣知事佐竹敬久曾怒斥抗議人士「把熊送去你家」。他強調,現在情況宛如戰爭,必須讓人類恢復正常生活,才能談與熊共存。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9日專電)日本全國接連傳出熊害,遭熊攻擊死亡者達13人。面對如此嚴峻情勢,地方政府開始捕殺熊隻,卻仍收到「不要殺熊」的抗議電話。前秋田縣知事佐竹敬久曾怒斥抗議人士「把熊送去你家」。他強調,現在情況宛如戰爭,必須讓人類恢復正常生活,才能談與熊共存。
熊害問題目前受到全日本關注,但在熊頻繁出沒的秋田縣,每年與抗議人士交手已經成為常態。77歲的佐竹敬久從2009年至2025年擔任秋田縣知事,今年4月卸任。他多年來對於熊害問題採取強烈立場,近日接受日媒訪問,談論相關議題。
集英社、日媒「ENCOUNT」報導,2023年10月,佐竹在記者會上談到縣政府接到抗議電話,表示「我會立刻啪一聲掛掉」、「要是理會他們就沒辦法工作,這是妨害公務」。
2024年12月,對於縣政府收到大量「不要殺熊」的抗議,佐竹態度更是強硬,表示「把地址告訴我,我現在就把熊送去你家。你既然那麼擔心,那就送到你家」。這番發言當時引發關注。
回首那段過去,佐竹依舊相當氣憤。他表示,那些傢伙(抗議人士)根本講不聽,罵說「你們這些稅金小偷」、「根本沒在做事」,一直對公務員進行言語攻擊,但其實「我們是在拼命保護居民的生命啊」。
他表示,農民的農作物被破壞、生計陷入困難。清晨和夜晚根本不敢一個人外出。學生的運動會、遠足、馬拉松大會都取消了。遇到熊,想要活下來很難,居民每天都在恐懼中生活,那些打電話來說「不要殺熊」的人,根本不知道熊害有多恐怖。
佐竹表示,他在擔任知事時,看過許多被熊襲擊者的遺體,「有人半張臉不見,有的頭蓋骨被拍碎,還有人甚至連頭都沒了」。即使是活下來,很多人眼睛被弄瞎、臉被咬爛,即使醫療再怎麼發達,也無法回到原狀,重回社會的可能性非常低。
他表示,「襲擊過人類的熊會記住(人類的)味道,之後會再次攻擊,因此必須捕殺」。
佐竹表示,其實熊出沒的問題從50年前就有了,過去每年也會出現幾名受害者。不過,熊過去不會出現在城鎮。然而,2023年起情況改變,熊開始跑到車站、公園、住宅區。
他指出,2023年他擔任知事時,當年捕殺了大約2300頭熊,主要是在熊侵入市區、影響人類生活時,會設置陷阱捕捉。被捕的熊幾乎不會重新放回山裡,其一是因為牠們重達數百公斤,難以運送。更重要的是,「牠們吃過人類的食物,覺得那比橡實美味。就算放回山裡,也很快會跑回市區」。
至於熊害為何急速增加,有些人認為「因為人類開發山林、破壞棲地」,但佐竹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他表示,正因為人口減少、居住的地方離山愈來愈遠,深山反而回到原生林狀態。森林資源變得更豐富,熊的數量就增加,也更靠近人類生活圈。「有些村子的人口只有1000人,周邊山上卻棲息著2000頭熊」。
佐竹指出,秋田縣雖然有製作目擊熊出沒的地圖,「但實際數量是地圖上的3至5倍」。因為每回報一次,就要去配合警察製作筆錄,不可能每次都回報。
對於居民因為登山、採山菜時被熊襲擊,外縣市的人就會說「自己跑進山裡還殺熊,太殘忍」,以及「會出現熊的地方就不要住人」,佐竹感到無奈。
他表示,住在都市的人可能不了解,但進山也是這些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有些老人靠採山菜維生,像是因為熊出沒,今年舞茸的產量就變少了。祭典中止、名產消失、地方失去活力,人口變得更少,形成惡性循環。
佐竹表示,「老人不能散步,小孩不能在外面玩。熊讓所有人的健康、成長、生活都受到影響。這已經是戰爭了。沒辦法過普通的日常生活,跟戰時有什麼兩樣?」
他表示,過去熊害問題靠獵友會協助,但獵友會的成員早就高齡化,人手不足。加上日本的槍枝管制嚴格,射擊場也愈來愈少,所以「把問題交給獵友會」的模式早就不足以應付問題。
他建議,應該讓行政機構或警察能夠直接獵捕,也就是所謂的「政府獵人」。比方說派遣前自衛官、前警官這些有槍枝基礎的人前往現場。為此,需要槍枝執照費、購買槍枝,以及訓練費用等,都需要政府協助。
此外,還必須投入無人機。佐竹表示,只要有熱源感測器,就能在夜間搜尋。美國和烏克蘭都把這當成普通操作,日本卻總是卡在「沒有前例」,遲遲沒辦法進行。而在這期間,孩子不能上學、農民和採山菜的人沒有收入,生計受到影響。「大家總說要和熊共存,但首先要恢復正常生活,在那之後才能談共存」。(編輯:陳承功)114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