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心/李汶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8月1日開獎,宣布於台灣在貿易談判方面初步協議,對台灣輸美商品課徵20%的「對等關稅」。總統賴清德強調,20%只是「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如今3個月過去,台灣持續積極推進台美關稅協議,國人也相當關心「台灣模式」的關稅磋商進度。據美媒最新披露,有匿名人士證實雙方協商進入收尾階段,但曝光內容顯示,美方疑向台灣提出至少3500億美元的投資要求;消息曝光,引發台灣政經圈高度關注。
台美關稅進入最後磋商階段,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0月底談及關稅談判進度時表示,台方以「台灣模式」與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並爭取調降對等關稅,且不疊加原MFN(最惠國待遇)稅率,以及232多項關稅最優惠待遇,同時為我方赴美投資企業爭取更有利的投資環境與條件。

儘管美國最高法院可能很快將推翻總統川普加徵的相當大一部分關稅,但近期白宮仍持續推進相關談判,其中包含與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的談判。美媒《Politico》12日披露的內容,儘管最高法院有可能推翻當前美對台課徵的20%關稅,但台灣方面仍積極且持續推進台美關稅協議,原因在於美國商務部正在進行的調查,可能依據另一項法律權限,對台灣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半導體產業祭出新關稅,報導指出「這是台灣方面更擔心的」。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台美雙方正協商一項條款,有關模式類似美國此前與南韓、日本達成的協議。披露內容顯示,這項投資承諾的金額將「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和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而依據熟悉談判情況的匿名人士說法,若美國政府停擺能儘快結束,台灣方面計劃在本月底前敲定協議。值得一提的是,據《NBC新聞》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2日晚間簽署法案,重新啟動聯邦政府運作,這意味著自10月1日起拖了43天、創下美國史上最久的政府停擺僵局,終於就要落幕。
截至目前,台美關稅架構、未來保障條款以及具體投資規模都尚未底定;至於達成協議的具體日程是否落在本月底,也尚不得而知。據《Politico》報導,一位了解美台談判內情的人士也對談判何時能結束持保留態度,理由是川普過去在貿易協議上常在最後一刻「出爾反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