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
國民黨基隆市黨部昨(18)日上架一支短片,指稱「沒有充電樁卻一直喊要電動公車,就像巨嬰行為」,引發地方議員反彈。基隆市議員許睿慈表示,這種將公共議題簡化為戲謔語言的做法,不只模糊焦點,甚至完全顛倒是非,把市府自身的政策跳票包裝成別人的要求,令人難以接受。
許睿慈指出,基隆市公車問題積弊已久,市民最擔憂的是「老舊車輛頻頻拋錨」所造成的安全風險,而不是影片中所描述的「硬要電動公車」。他強調,市府在不敵拋錨壓力,於去年承諾兩年汰換全市公車並建置充電場站,同時興建八座電動車充電場站,以改善營運狀況。然而,公車處卻因預算估算錯誤,導致八個場站至今「一個都沒有動工」,沒有充電場站,電動公車當然上不了路。國民黨市黨部完全搞錯問題核心,甚至倒果為因,把市府自己的錯誤包裝成別人的要求。

「怎麼會變成是要求公共運輸改善的人是巨嬰?」,許睿慈質疑,市府自己喊出要蓋八座場站、自己提出時程、自己編列預算,如今卻把施政跳票的問題轉嫁給民意代表與市民。
他進一步說明,基隆市民的痛點並不是網路影片,而是日常交通的不便:有人因公車漏油摔倒受傷、有人在寒風暴雨中等待一小時卻看不到車班資訊,也有人在通勤途中遇到車門故障被迫中途下車。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生活壓力,但國民黨市黨部卻用戲謔、輕蔑的方式做短影片,是對基隆市民最真實的期待與需求的否定。
許睿慈批評,國民黨基隆市黨部的影片不僅是在影射民代,更形同把所有期待公車改善、盼望電動公車上路的市民都視為「巨嬰」。這種態度不但不負責任,更反映出對公共政策的冷漠、對市民生活的輕視。他最後呼籲,公共運輸改善不是口水戰,而是關係市民安全、城市發展的重要工程。與其花時間製作側翼影片嘲諷市民與民代,不如共同思考如何讓公車更安全、班次更穩定、政策更到位,這才是政黨應該展現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