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財訊雙週刊
在台積電經營團隊中,台積電前副總蔡能賢是橫跨研發、製造與封測的重要老將;透過與學生分享,他將30年半導體生涯的心得,濃縮成3堂精采的人生職場課。
「我被Morris(張忠謀)奴役14年,至今仍甘願且甘拜下風。」清華大學台達館地下1樓的教室裡,台積電前品質暨可靠性副總蔡能賢,正以榮譽客座教授的身分,對材料系學生開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989年加入台積電的蔡能賢,曾被派到世界先進擔任營運副總,後來回任台積電研發部門經理,2000年,他在短短1年內,將8吋製程成功轉換成12吋製程,讓台積電站穩先進製程第1排;之後歷任研發主管、1廠與4廠廠長、封裝測試主管、品質與可靠性副總,是當時少數橫跨研發、製造與封測3大領域的高階主管。
蔡能賢2019年從台積電退休,一度擔任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2022年在老同事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的邀請下,前往聯發科擔任資深副總,兩年後轉任顧問。近年,清大物理系畢業的蔡能賢,積極回饋母校,分享他難得的職場經驗。
憶職涯:被罵累積許多養分
課堂上,他自爆升任副總後被張忠謀罵了14年,但也因此累積許多養分。這次,他以「人才經營與商業本質的觀察與經驗」為題,將自己在台積電30年的相關經歷凝縮成3個問題:如何把自己變成人才?如何識人?如何判斷一門生意、看懂它的商業本質?
蔡能賢向《財訊》雙週刊表示,在如何把自己變成人才以前,一定要先認識自己,才能真正識人、看懂人才。「你要知道自己的優點、缺點,就得先了解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他諄諄勸導,唯有追本溯源,知道自己為何存在,處在什麼位置,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也才有能力去理解別人。
談到「識人」,他把話題拉回到老長官張忠謀,直稱他對人觀察非常敏銳,主要源於對歷史的熟悉,以及對小說、人性的濃厚興趣。有一次他向張忠謀提到自己正從族譜尋根,發現姓氏的祖宗源自嘉慶2年,沒想到他當場秒回:「那就是1797年。」原來,熟讀中外歷史的張忠謀,以乾隆末年的1795年再加兩年推算,信手拈來。
張忠謀還曾對蔡能賢分享,他大二在麻省理工念機械時,最想做的是寫小說,「接著滔滔不絕談起,一本小說要如何寫得精采,選角的安排如何透過情節的轉折鋪成,對人性弱點的拿捏,堪比職業作家」。
這種對人性的掌握,也延伸到商場談判。蔡能賢透露,張忠謀與客戶互動最常用一招,就是問對方一個問題:「你最近這半年,最痛苦、最難做的決定是什麼?」面對這樣的問題,這些大老闆往往不敢草率回答,但真正說出口,就會不自覺把目前最糾結、最在意的處境攤開,「有的是公司的壓力,有的是他與自己老闆之間的張力。」蔡能賢笑稱,從回答中,張忠謀幾乎可以精準了解對方的個性,以作為談判的參考。
接著他告訴學生,將來一定要能洞察商業本質,才能找到對的工作;經驗告訴他,「做對的選擇,比努力100倍更加重要。」以台積電創立初期的情況為例,那時台積電沒有產品,聲勢也不如記憶體廠,在他加入台積電時,有1/3的人員選擇離開去了記憶體公司,「留下來的人,選擇了一個還看不清楚但方向卻是對的大浪潮,就是晶圓代工。」
對於有意創業的同學,他強調,一門好生意的商業本質成功有3要素:價值、可持續性與人際關係,「你的事業不但要提供價值,還要有可持續性,而生意更需要人跟人之間的良好關係。」像張忠謀看訂單,價格並非優先考慮,而是這筆生意的技術是否有價值。
至於「生意是人跟人之間的良好互動」,他則以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為例。原來,輝達最困難的年代大約在1998年,那時年營收規模還不到100萬美元,卻遇上封裝產能大缺貨。蔡能賢透露,黃仁勳除了與張忠謀是莫逆之交,與矽品總經理蔡棋文也有一段能記住一輩子的恩情,當時蔡棋文力挺,站在黃仁勳這一邊,硬是幫忙撐過去,無怪黃仁勳某次來台直奔台中與蔡棋文相聚。
其實蔡能賢向《財訊》雙週刊透露,自己在台積電也曾感受到「客戶關係」的正向威力。有幾次因良率與品質問題,被黃仁勳要求賠錢,當時他正是負責全公司可靠度與品質的大主管,「黃仁勳很會講,講到後來不久,我們就決定賠了。」說得輕描淡寫,背後是台積電對長期合作關係的重視,是為了信任。
再如在聯發科工作期間,正好碰上高運算晶片對基板(Substrate)需求暴增,市場大缺貨;面對供應瓶頸,他馬上拿起電話,打給欣興董事長曾子章,「我跟他說,給我們一點就好。」靠著兩人在清華企業家協會認識並一起打羽球多年的交情,替聯發科化解缺貨危機。
看產業:分工愈細競爭加劇
對於產業趨勢,他認為,一項好的技術,創新只占成功的兩成,剩下8成,在於這項創新能不能持續研發,也要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才叫做成功。以台積電為例,如果技術停在1.4奈米、10年後才開發1.2奈米,競爭對手如英特爾、三星可能在6年內就追上,因為半導體業者使用的機台、材料差異有限,一旦開發進度差距縮短,價格又只差個5%,難保客戶基於分散風險下單;唯有持續研發,領導廠商才能加速超前,才能甩開競爭。
他並預言,未來半導體分工將會隨著先進製程的開發愈來愈細,材料因此更加重要,「我認為,每一道分工,最後可能只剩一兩家賺錢,其他在損益邊緣徘徊。」
談起這位好友,曾子章說,蔡能賢不只工作傑出,也很會生活、熱愛運動。蔡能賢因父親數度中風,很早就體認生活平衡的重要;他學唱歌、國標舞,也曾騎單車穿越絲路,並以自己英文名字的縮寫「N.S.」與清大同學創立「Mr.NS南北先生餐酒公司」,推出NS啤酒。
每一個身分,都看得出他對新事物勇於嘗試。蔡能賢正計畫明年前往阿布達比挑戰「70歲等級」的全球網球大賽;「等我拿到前6大,再來專訪我!」結束演講後,他自信滿滿地跟記者說。…(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751期)
延伸閱讀:
外交突圍內幕》蕭美琴登上歐洲議會 還原驚心動魄56小時,宛如007諜報劇翻版
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再度來台!旗下創投強化與鴻海合作 點名AI成長最大瓶頸在「電力」
鴻海科技日倒數!黃仁勳之子黃勝斌將現身開幕 輝達高層大陣仗力挺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