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5歲的陳先生,去年中發生交通事故,全臉骨折合併複雜性左眼眶底骨折,左眼球下方肌肉被骨折碎片卡住,無法自由轉動,緊急手術處理,手術重建半年後,儘管臉部外觀與咬合功能已明顯改善,卻出現雙眼複視的問題,看東西一個變兩個,不僅下樓梯易踩空,連玩手遊金幣也數不清,必須遮住一眼,所幸,醫療團隊進一步進行眼外肌移位手術,才改善複視症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5歲的陳先生,去年中發生交通事故,全臉骨折合併複雜性左眼眶底骨折,左眼球下方肌肉被骨折碎片卡住,無法自由轉動,緊急手術處理,手術重建半年後,儘管臉部外觀與咬合功能已明顯改善,卻出現雙眼複視的問題,看東西一個變兩個,不僅下樓梯易踩空,連玩手遊金幣也數不清,必須遮住一眼,所幸,醫療團隊進一步進行眼外肌移位手術,才改善複視症狀。
協助陳先生顏面重建的台中榮總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連凱華指出,陳先生車禍到院時,傷勢嚴重,全臉部骨折,其中左眼球下方肌肉被骨折碎片卡住無法自由轉動,醫療團隊在4小時內利用三維電腦模擬將碎裂的骨頭重新「拼好」,並製作手術導引板,協助病人臉部、上顎與下巴等多處骨折復位固定,讓咬合恢復密合。
至於最棘手的眼部,醫療團隊以未骨折的右側眼眶鏡像重建左側,根據三維列印模型預先塑形鈦金屬網板,這才解除左眼球肌肉卡陷狀況,重建眼眶底正常結構。
台中榮總眼科醫師阮國華說,陳先生經顏面重建後複視已有改善,但因車禍衝擊力大,眼外肌在撞擊後嚴重受損,殘存的複視問題仍造成生活困擾,進一步檢查追蹤,研判為嚴重創傷造成組織沾黏及神經麻痺所致。
阮國華解釋,眼球周圍由眼眶骨保護,而眼球下方的眼眶底骨薄如紙,是眼眶結構中相對脆弱的部分。一旦遭受外力衝擊時,如車禍、球擊或拳頭攻擊造成眼眶底骨折,眼球下沉導致控制眼球的肌肉卡住,是外傷最常造成複視的原因。陳先生追蹤6個月後,確認其眼睛偏斜角度固定,經手術調整眼外肌後已改善。
阮國華說,根據台中榮總近1年統計,造成複視前四名原因分別為:腦血管疾病、眼部退化性病變、甲狀腺眼疾以及外傷。複視初期患者仍可利用眼睛匯聚功能暫時將影像融合,因此症狀可能不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影像難以融合,複視症狀會越發嚴重,影響生活與安全,若出現複視或視線偏斜,應立即就診,透過眼科檢查及影像評估找出原因。
照片來源:台中榮總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