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脂肪肝成新國病!根據統計,台灣人脂肪肝盛行率超過三成,不但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台灣最常見的肝臟疾病,更與肥胖症、糖尿病、三高、心血管重症及數種癌症顯著相關。台灣肝臟研究學會今(27)日宣布與國衛院及醫院合作,預計三年內要擴展至25家醫院,打造全國「代謝性脂肪肝病」及「代謝性脂肪肝炎」防治網,進一步建立「台灣脂肪肝登錄資料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脂肪肝成新國病!根據統計,台灣人脂肪肝盛行率超過三成,不但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台灣最常見的肝臟疾病,更與肥胖症、糖尿病、三高、心血管重症及數種癌症顯著相關。台灣肝臟研究學會今(27)日宣布與國衛院及醫院合作,預計三年內要擴展至25家醫院,打造全國「代謝性脂肪肝病」及「代謝性脂肪肝炎」防治網,進一步建立「台灣脂肪肝登錄資料庫」。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今與高雄醫學大學、中山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啟動全國首創「代謝脂肪肝與肥胖風險分層及管理智慧篩檢計畫」。
脂肪肝的風險常被低估!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劉俊人說,脂肪肝其實是全身代謝失衡的第一個警訊,台灣成人有高達三到五成罹患脂肪肝,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風險都顯著增加,唯有越早診斷、介入,才能降低風險。
劉俊人指出,國際已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正名為「代謝性脂肪肝病(MASLD)」,強調脂肪肝已不再是單純肝臟疾病,而是代謝異常的警訊,病程惡化時會進展為代謝性脂肪肝炎,引發肝纖維化、肝硬化與肝癌風險。
研究就顯示,代謝性脂肪肝病屬多重系統性疾病,是三高共病的獨立危險因子,患者平均餘命平均比一般人短約4 年,主要死因包括心血管事件、肝硬化併發症、肝癌與其他癌症。
高雄醫學大學代謝性疾病與肥胖研究中心主任莊萬龍強調,傳統肝臟超音波與肝纖維化掃瞄等檢查,有成本昂貴、影像判讀不一致等限制,導致許多患者未能被早期診斷與治療,智慧篩檢 與非侵入性技術能提升準確度並擴大篩檢覆蓋率,有望突破現行篩檢瓶頸,提高診斷率與治療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將率先作為示範場域,預計三年將擴展至全台25家醫院。
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強調,代謝疾病已成為國人健康重大負擔,國衛院近年致力於推動精準醫療與資料庫建置,支援疾病預測與個人化治療,這一次合作,正是展現產官學研醫的整合力量,有助強化慢性病防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