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女孩回頭與觀望者互相凝視的的姿態,令不少人著迷。這幅畫4月1日將重返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為了迎接她的歸來,館方特別展出170幅,名畫重現的版本。其中一幅由AI圖像生成器製作的版本,引發正反兩極的爭議。

17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愚人節當天,即將回到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出借期間,館方廣邀全球網友投稿,發揮創意及想像力,重新詮釋少女名畫。
美術館發言人蒙尼克:「我們在全球公開徵集,喚醒自己的靈感被少女啟發,以數位的方式傳送過來,她不在的期間,你(作品)就有機會懸掛在她的位置,在她自己的位置她的畫框中。」

這項活動吸引全球3482人投稿,170人入選,在美術館公開展出。入選作品有的以毛線勾成少女的娃娃,也有人以蔬菜,花朵等排列作畫。其中一幅,由AI圖像生成器製作的圖片,引發民眾批評,這是用網路上的圖片合成的圖像,不應當做畫作,也不配在美術館展出。

美術館發言人蒙尼克:「我們知道這是人工智慧產生的,遴選者選擇了它他們喜歡,我們不是來這裡討論...,我們不是那個來探討AI能否屬於美術館的美術館。」
館方認為AI下的產物,也是一種另類的創作模式。參觀者評價不一。年輕人對於科技產物接受度較高,而長者則偏好傳統畫作。即便AI圖像絕美程度超乎想像,但美術館發言人坦言,近看之下,少女臉上的紅色雀斑,及發亮的耳環,映照皮膚產生的紅色光暈,確實有點讓人毛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