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筆讚〉吳豐山追古溯今說政治 【十一說】利益分配(1)

  • 發佈時間:2024/07/23 11:15更新時間:2024/07/23 11:15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全民筆讚〉吳豐山追古溯今說政治 【十一說】利益分配(1)
(圖/取自Pexels圖庫)

文/吳豐山

在諸多公權力當中,本人認為做好國民的利益分配是第一要務。政府掌握了制定政策和法律的公權力,也掌握了確保政策和法律有效執行的公權力,如果做不好國民利益分配,那便是過無可諉的失職。

更多新聞: 〈全民筆讚〉呂秋遠-看見有人被霸凌 我們能怎麼做?

人的才智不同、際遇不同,努力程度也不同,因此齊頭式的平等違反人道;但同樣生而為人,假使在生存條件上有人富可敵國高高在上笑傲江湖,有人三餐不濟低低在下苟延殘喘,這就違反天道。本人不仇富,非但不仇富,長年來我還多次白紙黑字公開表白,認為那些流淚流汗辛苦打拚摶成大富的國民,在貢獻稅收、裨益就業之餘,即使鐘鳴鼎食、穿金戴銀也是情理之所必然。

可是政府的功能在於以公義使邦國高舉。富人致富有一大部分因素是託國家社會進步之福,那麼透過公權力的作為,把富人的一大部分利得分配到其他國民身上,也是情理之所必然。本節文字,勢必冗長;因為必須透過對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瞭解,才能周延地談論生產以及生產之後的利益分配。

所謂「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放諸四海而皆準。本人認為這句話有兩個意涵:第一意涵是生而為人,不吃飯就不能存活;第二意涵是任何統治者都必須以餵飽子民為職責。由於「民以食為天」,所以自有人類就有生產與分配這回事;但如何生產、如何分配與活存的地域條件以及流行思維息息相關。

資本主義以私人擁有產權、自由市場、追求最大利潤為第一要旨。資本主義的英文capitalism,其中capitalis源自於對動物的買賣及佔有,意思是幾頭牛的「頭」,擁有越多「頭」的人越富有。到了十二、三世紀,「資本」一詞開始被用來形容資金、貨物庫存、貨幣數量或者貨幣帶來的利潤。

第一個使用capitalism一詞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他以此表示大量資本的所有權。第一個使用這個字眼來形容生產制度的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納.宋巴特,他在一九○二年發表《猶太人與現代資本主義》一書。隔二年他的好友馬克思.韋伯發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再度使用資本主義這個名詞。資本主義既然強調私有資本,勞動力便就可以透過薪酬雇傭買賣,勞動者只獲得薪酬,資本所得歸投資的企業家所有,公權力必須以法規或政策來確立和保護私有財產。

在資本主義經濟裡,私人企業的發達成為必然;透過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消費來追求最大利潤成為運作鐵則。法人如公司或信託成為工商業經營的組織型態,股票買賣也順勢產生,股東只需擔負有限責任,利己行為比利他行為或關注公共私益更有效率。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更直言「公司沒有所謂的社會責任,唯一的責任就是替股東增加利潤。」

在資本主義體制下,政府會保障私人財產不受侵犯,不能干預個人選擇什麼工作,工資由供需情況決定。一九三○年發生經濟大恐慌後,多國政府對資本主義經濟曾出現短期干預,但隨著經濟逐步全球化,跨國公司出現,又隨著運輸與通信技術的創新,使得很多開發中國家迅速邁入新興工業國家行列,資本主義經濟擴及大半個世界。

資本主義經濟當然不是萬靈丹,無節制的資本主義經濟帶來了工業污染,摧毀了傳統生活型態,製造了下層階級,同時常常為了爭奪資源和市場而引發戰爭。最被批評的是利益分配,也就是利潤在勞資之間分配不公。

〈全民筆讚〉吳豐山追古溯今說政治 【十一說】利益分配(1)


本文轉載自:吳豐山著作《追古溯今說政治》


--

※〈全民筆讚〉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吳豐山,現任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前監察委員、前政務委員
責任編輯/劉致綸

更多新聞: 〈全民筆讚〉呂秋遠-基隆市選委會 變成了謝國樑的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