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讓世界看見台灣!外交部今(3)日說明,上(6)個月所籌組的「法語政經記者團」,邀請了來自法國、瑞士、海地、象牙海岸等法語系國家記者訪台。該團不僅拜會我國重要政府單位、民間企業及文化機構,更與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前數位部部長唐鳳座談。據悉,該團記者回國後,陸續刊登有關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台灣中國經貿關係、台積電赴美設廠、我國民主價值、防衛資訊戰等議題,提升我國在法語世界的能見度。
外交部透露,相關報導刊登於法國「論壇報」(La Tribune)、「快訊週刊」(L'Express)及海地「新聞人報」(Le Nouvelliste)等多間影響力巨大的媒體,有望提升法語世界對台灣的認知度。
半導體產業發展方面,外交部引用「論壇報」報導內容,指出吳政次先前曾強調,台灣2024年高階晶片產量,佔全球比例已由93%提升至95%,顯示其領先地位持續鞏固。吳政次還指出,台灣與多間歐洲大企業,如荷蘭艾司摩爾(ASML)、法國液空集團(Air Liquide)及德國巴斯夫(BASF)等,持續深化合作;反觀中國,因受美國出口限制,面臨技術瓶頸所困,短期內難以趕上台灣的產業水準。
談及中國,「論壇報」分析兩岸經貿關係時,也引述吳政次的說明,指出台灣企業對中國投資比例,已由2014年84%大幅滑落至2024年7%,反映台灣正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布局,同時亦加強與美國、日本、歐洲及南亞地區的經貿連結。吳政次還強調,即使雙邊經貿往來尚存,台灣在供應鏈重組、關鍵原物料來源等方面,歷經調整,都已展現出高度韌性與前瞻性策略。
另一方面,「快訊週刊」也引述吳的談話,針對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否將削弱「矽盾」實力的疑慮,報導說明,半導體是台灣外交的獨特優勢,可促進與各國的互利合作。目前,美國廠主要生產4奈米晶片、台灣則是已進入2奈米世代,顯示台灣技術優勢仍具領先。報導也明確點出,台灣真正需要警惕的,還是中國對台的侵略風險,而非台灣企業的海外投資布局。
與此同時,針對「美國優先」政策,是否引發台灣對美國安全承諾的疑慮,「快訊週刊」也報導稱,美國國防部長赫格賽斯(Pete Hegseth)近日已表態,中國對台灣威脅「迫在眉睫」。對此,吳政次回應道,台海一旦爆發衝突,中國付出的代價將極為高昂。
至於海地「新聞人報」,則是聚焦台灣的民主價值,報導引述吳政次的談話,指出台灣民主的任何動搖,都將導致地區動盪,並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後果。同時強調,維持和平就是印太地區的唯一出路,重申台灣堅守民主制度下,所展現的穩定性與區域關鍵角色。
訪團也與唐鳳進行座談,「論壇報」事後透過報導指出,唐說明了台灣如何強化資訊戰防衛能力,並表示台灣已通過立法,要求政治與廣告訊息得加註數位簽名,社群平台的虛假廣告量已減少約九成,顯示政策初見成效。唐鳳還指出,自2019年起,媒體識讀課程已納入台灣各級學校,協助年輕世代培養假訊息、數位操弄的辨識能力。
綜上述,外交部總結道,此行媒體來訪,深入瞭解我國最新政經情勢發展,有助對台灣更全面的理解。外交部承諾,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國際媒體的交流合作,促進國際社會對台灣作為負責任民主夥伴,給予支持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