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中心/于士宸報導
每年夏季,荷蘭都會迎來「撐竿跳河」(fierljeppen)賽季,常見地區在菲士蘭(Friesland)到烏特勒支(Utrecht)等省份,據《法新社》報導,這項運動結合了多項高難度運動,包括撐竿跳、爬竿、常跳遠與會接觸到落水的運動等等。另外,在荷蘭地區「撐竿跳河」(fierljeppen)已經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運動,也培養出紀錄保持者雅科.德.格魯特(Jaco de Groot)和西奧.範.庫滕(Theo van Kooten)。

「撐竿跳河」運動需要一根長竿和一片水域才能順利進行,在長竿底部會配有一塊扁平圓板,防止竿子沉入運和底部,參賽選手須持一支長度高達12公尺左右,相當於4層樓高度的碳纖維長竿渡河,先是衝刺跑向水道後,跳躍在空中抓住竿子後迅速攀爬至頂端,同時試圖控制並在竿子傾倒落水前保持平衡,最後落在起點對面的沙床上,距離較遠者便能獲勝。此項運動的紀錄保持人雅科.德.格魯特(Jaco de Groot)表示:「撐竿跳河是典型的荷蘭運動,我想因世界上其他地方沒這麼多運河,人們也沒這麼瘋狂」,他認為這項運動雖不普及,但對此運動他則是形容為「極限、瘋狂且令人上癮」,也坦言他已將這項運動傳授給自己的孩子了。

根據維基百科,「撐竿跳河」會在荷蘭盛行是因為該國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多的水道,且當初此運動只是村民用來更輕鬆繞過水道的一種方式。據當地協會發言人提格拉爾(Eelco Tigchelaar)說明,此運動源自於酒吧,當時農夫之子們酒後吹噓能跳過多寬的運河,被酒保察覺到商機,於是開闢了更寬的運河讓他們挑戰,競賽才就此誕生。隨著時間過去,撐竿跳河漸漸演變成一項運動,雖第一場比賽於1771年舉行,但直到 1957 年這項運動才正式形成。如今這項運動主要功能演變成招攬遊客的用途,但荷蘭 每年仍有官方的全國 Fierljepping 大會(NFM),六個聯賽和眾多俱樂部舉行錦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