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屬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在歷經動盪與談判後,於12日迎來重大變革。法國政府與該地區的多方政治勢力經過10天協商,宣布達成一份被視為「歷史性」的13頁協議,將成立名為「新喀里多尼亞國」的新國家,雖然名義上為一國,卻仍留在法國的體制之中。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這項協議是在巴黎舉行,由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主導,他邀集新喀里多尼亞的官員與各界領袖,希望打破忠於法國與追求獨立兩派之間長年無解的對立。
協議中指出,新喀里多尼亞將設立自己的國籍,並可與法國國籍並存。此外,該國的名稱與地位將納入法國憲法之中,其他國家也有望承認其新身份。
儘管保留在法國體系下,協議仍賦予新喀里多尼亞在外交政策上的自主權,至於防務、司法、貨幣與安全等主權事務,則將交由未來公投決定是否移交當地政府處理。這也被外界解讀為日後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鋪路的一步。
協議內容也提及重大經濟議題,除了將設立經濟與財政復甦計畫,還包括對鎳礦加工產業的重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安排主要是針對2024年5月所爆發的大規模騷亂所作出的回應。當時,巴黎推動一項法律,擬賦予非原住民的長期居民選舉投票權,直接挑戰1998年所訂定的政治平衡,引爆衝突。該次事件造成14人喪生,經濟損失高達20億歐元,導致該地GDP下滑10%。
反對獨立的議員梅茲多夫(Nicolas Metzdorf)表示,這是一項「真正的讓步」,在艱難談判中誕生,卡納克人將持續保有法國人身份。而在協議條文中也加入限制,未來僅允許在當地連續居住滿10年的居民參與投票,以防止原住民政治權力被稀釋。
新喀里多尼亞目前約有270,000名居民,卡納克人佔其中40%左右,自1800年代起便由法國統治。但該族群長年對於缺乏自治與自決權深感不滿。雖然自2018年起已舉行三次獨立公投,皆未通過,但主張獨立者認為,2021年的最終公投因COVID-19疫情對族群造成影響而不具正當性,進而抵制參與,導致整個政治情勢陷入停滯。
新喀里多尼亞的卡納克籍議員齊巴烏(Emmanuel Tjibaou)對於此次談判結果表示肯定,認為這是擺脫暴力循環的契機。而法國總理貝魯(François Bayrou)則稱,這項協議將在國會於今年第四季審議後交由2026年的公投決定其生效與否。至此,這場橫跨海洋、歷經數世代殖民與抗爭的歷史進程,也迎來了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