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州(Kharkiv Oblast)近日出現罕見戰場畫面。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9日宣稱,成功利用無人機與地面機器人,未動用步兵便迫使俄軍投降,成為史上首次由機器人操作促成敵軍投降的案例。
根據《基輔獨立報》(Kyiv Independent)報導,該旅在聲明中指出,行動過程並未發生任何烏軍傷亡,步兵僅於俄軍投降及前線清理完畢後進入據點。該次突襲行動部署了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以及搭載三枚反坦克地雷、自殺式地面無人機。首輪攻擊鎖定俄軍地堡入口,緊接著第二輛無人機再次逼近預備二次打擊。此時,倖存的俄軍士兵以俄文紙牌示意「我們要投降」。
第三突擊旅強調,先前數次嘗試突襲該據點均未成功,但透過這次無人系統領軍,終於達成目標,並奪回防線周邊樹線。投降過程中,一架小型偵察無人機負責引導俄軍戰俘,透過中國製Mavic無人機示意方向,士兵便依指示低伏匍匐移動至烏軍陣地。相關影像已於該旅Telegram頻道公開,內容包括無人機空襲、地面爆破及敵軍投降過程。
該次行動被視為烏軍戰術革新的具體成果,烏克蘭軍方指出,無人機與機器平台的應用不僅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更有助簡化作戰流程,部分情況甚至可完全取代傳統步兵角色。一名無人機操作員表示,此次行動展現出無人系統具備獨自奪取陣地與俘虜敵軍的能力。
近期烏克蘭針對俄軍加強無人機與自動化作戰部署,已成為前線對抗俄軍的重要手段,反映烏方在全面入侵戰爭期間,對科技戰力投入持續升級。國防專家分析,透過此類科技,烏克蘭正試圖補足兵力與戰場資源劣勢,同時強化防禦縱深。
烏俄戰事近來持續升溫,國際間對烏克蘭軍援討論也有新進展。川普日前在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共同記者會中表示,烏克蘭將於數日內接收愛國者(Patriot)防空系統,完整配備包含電池。而歐盟方面也持續就軍援內容磋商,德國政府發言人透露,討論重點已不再限於三套系統供烏克蘭使用,而是更廣泛的防空體系強化。
丹麥防長波爾森(Troels Lund Poulsen)表示,該國已協助烏克蘭加強基於衛星的通訊能力,提升整體防禦科技水準。此舉除有助烏克蘭對抗俄軍空襲升級,也為歐洲防務提供潛在技術突破。
另一方面,斯洛伐克總理菲佐(Robert Fico)於14日表示,若歐盟就特定保證達成共識,斯洛伐克將可能批准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則宣布,國防部長一職將由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將出任,澤倫斯基稱其豐富經驗有助烏克蘭當前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