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已面臨將近1年牢獄之災,但昨(21)日北院卻依舊以「無法排除湮滅證據或勾串共犯、證人之虞」為由,裁定繼續羈押柯文哲,引發外界熱議。面對外界「無證據押人」、「押人取供」等批評,檢方卻對柯文哲及民眾黨可能勾串外界、脅迫證人、以輿論壓迫司法等情事指證歷歷;周刊今(22)天更爆,前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北市議員苗博雅等證人,都成為白營攻擊對象。
檢方認為,法庭審理本案期間,民眾黨以大量製造圖卡、利用柯文哲臉書發文、煽動支持者攻擊證人等方式,明顯企圖影響證言。其中,向檢方認罪行賄的朱亞虎、前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林洲民、苗博雅,均大量見證柯文哲臉書、白營官方及支持群眾攻擊;檢方還指,民眾黨利用AI生成柯的聲紋、於平台公然播放,企圖利用政治影響力干預審判。
週刊也指,這種手段堪稱司法史上首例,若讓柯文哲交保,未來的犯罪嫌疑人將更有可能利用網軍、與論力量影響法院判決,甚至手段變本加厲;因此週刊爆稱,這是法院裁定延押兩個月的關鍵之一。檢方甚至批評,柯文哲陣營不僅發文、製圖施壓司法、攻擊證人,且還對法庭上的證詞斷章取義;不利的部分隱匿不提、但有利的段落大肆散播,意圖影響司法判斷。
因此週刊提到,無論是過去前總統李登輝國安密帳案、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馬英九三中案,各黨派領袖涉及司法案件,都從未見過如此干擾審判的政治手段。其中,民眾黨操作都委會技士胡方瓊的證詞之手段,即為標準案例,白營利用胡7月8日出庭時的說詞,指控檢察官偽製筆錄,更推翻原有供詞,改稱京華城程序合法;而柯文哲臉書立刻發文,指柯看見昔日市府公務員,力抗「挾帶政治力審案」的檢察官,數次搖頭微笑,給予肯定並感到欣慰、甚至當場眼眶紅。
但檢方卻認為,胡方瓊早在去(2024)年就已向廉政署證稱,京華城不適用都市更新相關法令、應依土管條例申請容積獎勵;不僅如此,更自稱身為都委會幕僚沒權力舉手發言,僅能藉初研意見提醒委員。甚至,還用「高官恣意、財團跋扈、議員施壓」等語,批都發局沒在第一線擋下,還甩鍋都委會、讓公務員淪箭靶。豈料,胡方瓊後來卻選擇大翻供,不僅已涉犯7年以下偽證罪,檢方更認為與白營利用網路猛帶風向有關。

至於苗博雅、林洲民、朱雅虎等人,也都成為民眾黨製圖攻擊的對象。例如,白營支持者宣稱,苗博雅在法庭上說「柯文哲抓頭就是心虛」,但實際上她根本沒講過這句話;另一方面,白營不斷製作圖卡、以及主席黃國昌從旁助威,對外宣稱林洲民已對檢方翻供、認為柯是交由都發局同仁專業決定、都市計畫法第24條可以給容積獎勵,但檢方同樣認為這並非事實,是刻意對林洲民的意思斷章取義。
事實上,根據週刊爆料,林洲民還在法庭上,直接嗆聲柯文哲說:「我也很想知道,這麼多公務員反對,為什麼你會過?北市都發局現在狀況惡劣到極點,公務員真的非常委屈」。
至於前副市長林榮欽,則明確證稱柯文哲對整個過程都很清楚,京華城案更是市長室列管案件。此外,他還踢爆稱,有次接到前市長辦公室主任蔡壁如的函文,對其造成很大壓力;函文內明確要求,將16名陳情人的意見「另案處理」、拿掉「商三特」的「特」字、維持560%以上容積率、永久保障1萬2000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
但面對不利證詞,民眾黨迅速組織反攻,庭訊才剛結束,黃國昌就出面痛批林欽榮「對柯文哲充滿仇視與恨意」,與檢察官一搭一唱不知道在演哪齣。另外,柯文哲臉書也趕緊發文辯稱,林欽榮曾任高雄市副市長,推動亞灣計畫原本只能給5%容積獎勵,但最後高雄市仍給出4倍、多達20%,質疑「陳其邁可以,柯文哲不行」。

但林欽榮也已對此解釋道,亞灣是由行政院核定的科技創新園區計畫、京華城則是沒有公告都市更新範圍。其次,亞灣面積達43公頃屬公有土地、京華城1.6公頃則是私人土地;另從法令依據,亞灣是根據都市計畫法規定,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但京華城卻違法給予20%容積獎勵。柯市府還因此在2016年遭監察院糾正,兩案本質上並不相同。
除了上述狀況,週刊也指,除了白營及柯文哲透過發文、製圖攻擊證人;製造AI音檔,讓支持者誤以為是柯在法庭的錄音;發動輿論企圖影響審判;另外,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台北市前副市長黃珊珊、博奕大亨左右手邱清章、民眾黨財務長梁秀菊、祕書長周榆修等多位重要證人,也都尚未詰問、被告之間也還沒相互作證,故檢方及法院判斷仍有勾串的高度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