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
在工時長、薪資凍漲的時代,許多家庭面臨長照困境,讓「孝順」成了沉重負擔。從科技業跨足長照的陳意千,深知子女送父母入住機構的兩難心境,因此他致力於改變刻板印象。他將長照視為一種專業分工,而非傳統贍養。透過「醫養合一」、日本經驗的「金齡學堂」與疫情下的行動餐車,將機構打造成有尊嚴、有活力的「高齡社區」。他證明,真正的孝道不是勉強硬撐,而是善用專業資源,讓長輩活得精彩,子女也能安心生活。

在工時長、薪資凍漲的時代,雙薪家庭面對失能失智長輩時,往往陷入兩難困境——該辭職照顧,還是勉強硬撐?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每十位長者中,就有一位是與同樣年邁的伴侶互相照顧的「老老照顧」家庭,這些高齡照顧者往往自身健康也亮起紅燈,卻仍咬牙苦撐。

清福長照集團院長陳意千在專訪中,分享了一個令人感慨的現象:許多子女帶父母參觀養老院時,常以「去上個廁所」為由,避開直接面對的尷尬與沉重,這看似溫柔的謊言,實則反映了深植於亞洲文化中,子女對「送父母去養老院」的自責與不捨。然而,他認為真正的孝道並非固守傳統,而是在新時代尋求最適合父母的照顧方式。

然而,這位從科技業轉戰長照的陳意千,正試圖改變這樣的印象。他認為,長照不應只是單純的「贍養」,而是一種「照顧」,一種充滿尊嚴與活力的生活方式。這份理念,貫穿了清福從硬體到軟體的所有設計。不僅有借鏡日本長照經驗,讓長輩重拾學習樂趣的「金齡學堂」。最特別的是,疫情嚴峻時期,為了長輩帶來驚喜與小確幸,而打造的行動餐車。種種措施都是為了讓養老院不再是冰冷的機構,而是充滿活力的高齡社區。

從「來都來了」的參觀藉口,到「專業分工」的新孝道觀念,陳意千的創新實踐,正為台灣的高齡化社會提供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在這裡,長照不再是家庭的沉重負擔,而是讓長輩獲得尊嚴照護、子女重拾生活品質的積極選擇。當社會逐漸擺脫「送養老院就是不孝」的刻板印象,或許我們終能理解:真正的孝順,是讓父母與子女都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千萬別錯過本週節目。
每週日上午11:00 請鎖定民視新聞台。
✅訂閱決策者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請點我
✅按讚決策者FB,掌握最新節目:請點我
✅更多相關報導: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