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綜合報導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八十周年,回顧二戰時期,當時的台灣屬於日本領土,在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下,此時期出生的年輕人接觸日本文化,以日本人自居,因此當日本與世界列強的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台灣年輕人也被徵召到南洋戰場, 前進菲律賓、印尼,最遠甚至到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
本周《台灣演義》播出「終戰80年--烽火下的台灣」,帶您了解台灣老百姓如何走過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歲月。完整報導敬請鎖定本周日晚間7點55分,民視新聞53頻道《台灣演義》。

為了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日本逐步進行軍事擴張,台灣則被視為南進的最前線,被當作產業及國防資源的開發地。日本並在台灣招募六千名「勞務奉公團」到戰火激烈的東南亞,協助物資運送、機場建設等後勤工作,這些人不但有加給、有獎金,台灣的家人也可以領到安家費。
然而,隨著日軍占領區不斷向南延伸,需要更多正規軍加入戰場;於是,台灣總督府從1942年2月開始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吸引超過四十二萬台灣人申請,最終僅有一千零二十人通過考驗。此外,台灣也有超過五千位婦女以「海外從軍看護婦」的名義,被送往前線照顧傷兵,可說台灣無論男女、青壯,全都投入戰事。
二次大戰末期,台灣飽受空襲威脅,成為老一輩台灣人共同的悲傷記憶。完整報導請見本周《台灣演義》「終戰80年--烽火下的台灣」。
✅節目播出資訊:每周日晚間7點55分,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