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品觀點
美國科技股昨天受挫,那斯達克指數、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都超過1%。其中,AI指標股輝達,股價跌幅達3.5%,台積電ADR也重挫3.6%,衝擊台積電今天股價大跌50元,跌幅4.2%,拖累台股重挫728點至2萬3625點,跌幅2.99%,是今年4月9日對等關稅衝擊以來,單日最大跌點,為日前剛改寫歷史新高的台股,帶來一記空頭重擊。
不過,台股今天的重挫,尚未進入史上前10大單日跌點跌幅;外資今天雖是賣壓重要來源之一,賣超台股626億元,也同樣並未進入過往前10大賣超日。
美國科技股昨天重挫的利空原因,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報告指出,95%的組織對於AI的投資回報為零;Open AI執行長奧特曼也指出,擔心近來AI投資熱潮可能重演1990年代網路泡沫,衝擊了市場對於AI與科技股信心。
另外,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向《CNBC》表示,美國政府必須獲得英特爾股權,換取《晶片法案》提供的資金;而同樣獲得美國政府《晶片法案》補助的台積電,也被外媒點名成為入股的對象之一。
「今天的補跌,反映漲多拉回,是股價的修正,不是基本面出問題!」凱基投信投資策略部協理翁毓傑指出,以ETF來看,跌比較多的是之前重押AI概念股的主動式ETF。
翁毓傑指出,現在上漲的公司,明年都有營收獲利支撐股價,股價雖然略貴,但不是泡沫狀態,研判如果回檔5%至10%,市場資金沒有別的選擇,還是會繼續買進,台股後市還有創高機會。
至於台積電,翁毓傑指出,是最不擔心的企業,沒人可以取代,即便美國政府要求入股,也不會改變台積電的企業文化,眼前都是短線的市場雜音,看好未來還會有高點。
「趨勢就是多頭,台股短期漲多,回檔休息整理!」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指出。
保德信指出,統計4月台股低檔以來,大型股指數強彈44.57%,優於中型股指數的39.15%,更勝過小型股指數的28.32%,顯見這波台股多頭主要由科技大型股領軍驅動,也反映出大型股在不確定環境中更能發揮穩定優勢,進而吸引資金買盤。
保德信市值動能50 ETF(009803)經理人張芷菱表示,指數拉回時反而給予投資人進場布局時機,其中大型股因為具有財務體質較佳、議價能力較強等優勢,相較中小型股更受到市場資金青睞,進而帶動表現空間,若遇回檔宜分批布局。
張芷菱指出,台股本週創下歷史新高,但從歷史資料顯示,歷年第三季出現拉回的機率較高,加上這波台股評價面一度來到18.7倍,確實已來到偏高水準,且短線資金過度集中在主流AI供應鏈,因此當市場出現不確定因素時,即可能出現評價修正的快速拉回走勢。
但張芷菱分析,從整體企業獲利表現來看,台股至年底前仍有表現空間,主計處最新預估上修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受惠於關稅帶動的消費性提前拉貨、AI動能維持,上半年GDP成長上修至6.75%;至於下半年度成長率雖然逐季遞減,但相比於前次預估也呈現上修趨勢,2025全年GDP成長由3.1%上修至4.45%,下半年動能仍來自AI逐季出貨成長帶動。
張芷菱說,本週市場聚焦全球央行年會、FOMC會議紀要等,由於牽動市場資金動向,需待相關因素更加明朗,預期短線指數將維持高檔震盪走勢,而AI相關熱門題材則可能波動加劇,但整體而言,台灣科技股在全球競爭力仍強,看好持續能受惠於科技創新趨勢,投資人不妨趁指數修正時,透過市值型ETF參與台股中具有成長性、選營運效率佳之大型權值股未來行情。
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指出,生成式AI正如同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5G與雲端等重大科技突破,將持續驅動台灣關鍵供應鏈升級,進而帶動台股長期上行動能。台灣企業積極布局全球,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廠、鴻海與輝達合作伺服器代工、台達電深耕電源與散熱,皆展現台廠在全球AI供應鏈的關鍵角色。隨著美中貿易格局重塑、資金去美元化趨勢加速,台股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吸引力持續提升。
國泰台灣科技龍頭(原名:國泰台灣5G+)(00881)基金經理人蘇鼎宇指出,自動化展於今開幕,市場關注AI技術正加速導入工業製程與終端應用,從晶片設計、製造、封測,到零組件、組裝、電力供應,00881全面掌握AI產業鏈。晶片領域涵蓋聯發科、台積電、京元電等;零組件方面包括台光電、奇鋐、貿聯-KY;組裝商機則有鴻海、廣達、緯創等GB200伺服器供應鏈;電力需求成長則由台達電、光寶科等企業受惠。
股市先前的強勁表現,帶動全體基金規模逆勢成長至10.10兆元,首度突破10兆元的里程碑。
進一步來看,投信投顧公會七月底數據顯示,全體基金公司規模近一月增加2198億元,增幅2.23%。前十大基金公司中,以統一投信規模大增5.42%最高。 統一投信旗下基金中,規模增幅最大的是主動統一台股增長ETF(00981A),七月規模大增63.02%,來到51.26億元;8/19甚至倍增至154.94億元,為首檔規模突破150億元的主動式ETF。
主動統一台股增長ETF(00981A) 基金經理人陳釧瑤表示,近期市場風險情緒正向,推動台股大盤創下歷史新高,短線預計高檔震盪,且類股輪動加劇。因此,投資策略採選股不選市,並以AI相關類股為核心。在美國雲端服務大廠資本支出持續增加的背景下,使AI保持強勁需求,帶動相關供應鏈營收及獲利成長。
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ETF經理人劉恆誌表示,MIT揭95% AI投資無用論及Open AI奧特曼AI泡沫論,的確衝擊全球高估值的AI科技股,短線上,市場將重新檢視AI相關公司的資本支出效益與盈利模式,若中長線來看AI,目前全球仍處於AI基礎建設發展階段,實際能提供AI基建的「賣鏟子」關鍵產業反而不見泡沫,市場需求缺口正不斷擴大,包括:AI半導體急需的先進製程、高頻寬記憶體等;以及AI基建不可或缺的電力、變壓器、電網設施等電力公用事業,持續受惠美國「AI行動計劃」政策推波,配合製造業回流美國後,美國百工百業不僅進入「產業AI化、AI產業化」發展軌跡,像電力、變壓器、電網設施等美國電力基建供應產能,未來反而成為最稀缺的AI資源。
新光投信量化投資團隊指出,在連接發電廠與數據中心的高壓輸電線路方面,不論規劃與興建,目前正面臨大量複雜的跨州監管與土地徵用問題待解決;其次,將高壓電力轉換為數據中心可用電壓,急需大型電力變壓器才行,目前訂單交付期已從過去幾個月延長至少需2年以上,導致美國政府今年意識到美國恐有電力能源危機的嚴重性,白宮已宣布多項行動計劃加速AI基礎設施佈建,包括釋出聯邦土地、簡化審批流程、並提出高達7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以全面升級美國電網設備。
新光投信表示,傳統上,電力公用事業為防禦性產業,唯2025年美國政府正「不惜一切代價」填補電力能源缺口,在政府高唱核能復興基礎下,電力核能已成為美國發展AI科技之母,著眼於未來AI進入「實質代理」階段後,巨大電力需求將永不休眠,美國電力基建產業將從防禦型產業特色,迅速升級到防禦、成長雙重優勢兼具。
其中,鎖定電力、核能、變壓器、電網設施等電力ETF,具備AI時代關鍵的「賣鏟」特性,有機會躍升為新一代防禦成長型ETF,新光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透過長線存股方式持有,亦能搭配AI科技相關TEF,打造資產配置「雙軌並行」,追求財富穩健成長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