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防治3年助42萬人 醫院9月起加入

  • 發佈時間:2025/08/21 13:45更新時間:2025/08/21 13:45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代謝症候群防治3年助42萬人 醫院9月起加入
醫師示意圖。(圖/freepik免費圖庫)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3週年,診所不再只看病,以生活習慣個人化「處方箋」,助42萬名健檢赤字者找回健康;醫院9月起加入,醫界盼達收案百萬人目標,為健康台灣打地基。

更多新聞: 總統:2026年體育預算逾200億 用體育壯大台灣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約5成患者因不健康生活習慣所致,若家族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更屬於高風險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民國111年7月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由醫療團隊評估病人生活習慣,與病人共同研訂可行目標,降低三高慢性病風險。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滿3週年,國健署長沈靜芬今天在記者會暨績優診所頒獎典禮公布,自今年9月起,擴大開放醫院層級參與,強化社區與醫療院所的慢性病防治量能,希望守護更多民眾健康;「我們正在嘗試一個很新的突破」,過去醫師在診間只看「病」,民眾出現症狀才會進行診療。

沈靜芬說,若症狀尚未明顯、還不需要用藥,醫師能做的多是快速的衛教,但無法確保民眾回家是否按照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往往直到半年或1年後的回診,才會發現病情已惡化。代謝症候群防治需要觀念突破,從單純的診斷治療,轉向預防與健康促進的全方位管理。

根據國健署統計,計畫推動3年來,近3100家診所參與,專業指導超過42萬人管理健康,參與診所平均收案逾百人,完整衛教指導率超過85%;截至目前,已有約12萬人追蹤管理至少6個月,其中37%成功改善至少1項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17.8%成功脫離代謝症候群。

統計顯示,收案個案中,近80%腰圍過粗或屬肥胖族群,約70%有血壓或血脂異常,逾60%飯前血糖或糖化血色素偏高。國健署提醒民眾,多加利用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若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及早加入防治計畫,改善健康狀況。

國健署9月起開放醫院層級機構參與計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3年推動成果證明,只要民眾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就能有效降低三高風險;醫界上週會議討論,提出希望將每家收案人數上限從300人提高至600人,配合醫院加入,收案破百萬人指日可待。(編輯:吳素柔)1140821

更多新聞: 華府智庫:北韓建秘密遠程飛彈基地 靠近中國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