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秋遠
美國羅德島州法院,有位法官叫做卡皮歐(Francesco Caprio),在昨天過世了,相當多的台灣人應該都看過他在社群媒體上的影片,多數是他會詢問繳交交通罰鍰的民眾問題,了解他的生活狀況,如果有帶小孩出庭,他則是會對孩子耐心解釋發生的狀況,勉勵孩子向上,最後,往往都是皆大歡喜落淚的名場面。法槌一敲,民眾的罰鍰不用繳,或者減輕非常多,卡皮歐則是露出寬慰的笑容。
例如,有個媽媽被裁罰400元美金的違規停車罰鍰,透過法官詢問,知道她兒子剛過世,補助被取消,同時要支付喪葬費、房租等費用,真的無力繳交這麼多錢。法官在了解情況以後,主動說,罰你50美元就好。媽媽說,她可以現在付。法官再問,這樣你身上還會有多少錢?媽媽說,5美元。於是法官大筆一揮,不用付,可以回家了。
或者是,有個93歲,參與過二次大戰的老兵闖紅燈,他直接豁免這個老先生的所有交通違規紀錄,而且不用繳交任何罰鍰。其他還有更多的例子,大概就是減免、豁免罰鍰或讓當事人分期付款,透過影片傳播的效應,他應該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法官之一。
他說,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受了爸爸的影響。爸爸的工作是送牛奶,雖然公司規定,沒付錢的住戶就停止送貨,但是只要這個家有小孩,即使沒付錢,爸爸也會花自己的錢,幫他們付牛奶費用,然後繼續送,這是身教。
在38歲那一年,卡皮歐當上了法官。他說,有一天有位婦女積欠將近400元的停車罰鍰,都不願意繳交。他本來問她,可不可以分期付款,但是被告拒絕,他只能依法處理。回家以後,他跟爸爸討論這個案件,也提到這個被告很傲慢。沒想到,爸爸跟他說:
「她傲慢,可能是因為害怕。你應該跟她好好聊聊,知道她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從此之後,他徹底改變,決定以後開庭,都會好好詢問當事人的背景、動機,以及相關狀況,才會做最後決定。
不過,這種場景如果發生在台灣,那就很困難了。被告多次違規停車,能不能跟法官說,我沒辦法繳,因為我有很多家裡的狀況要處理?
法官會說,「嗯,對,辛苦你了,但是你還是要繳,因為你就是有違規停車。」如果法官援引行政罰法19條,直接宣布不罰,先不說行政機關可能會上訴,上級審會不會撤銷。重點是,如果這件事公布在網路上,網友們的評論可能不是「好好喔!暖心法官很棒棒。」應該是,「法官違法裁判!以後大家都來併排停車就好了啊!」「你知道台灣是行人地獄嗎?你好意思這麼輕輕放過?」「恐龍沒有滅亡,只是進了法院。」「台灣法官,不意外。」
卡皮歐法官帶給我們的,應該不是為什麼美國有這種好法官,台灣卻沒有。畢竟兩國的法系基礎與國情都不同,無法比較,而是我們看到他本身的故事充滿勵志性:他來自於貧困的義大利移民家庭,靠教育與努力走上法律之路,最後成為一位受人敬重的法官。這種背景使他的形象更貼近一般民眾,不像傳統法官那麼「高高在上」。
他肯定是「最主觀、有人情味的法官」,他的司法風格在小額案件上或許有一致性的爭議(為什麼這個人比較可憐就不用罰?),但對提升社會對司法的信任感、讓民眾感受到法律的溫度,肯定有正面影響。
RIP,Judge Caprio。
本文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
※〈民視論壇〉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呂秋遠,律師
責任編輯/蕭敏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