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虛弱到扶牆」眩暈2年 自律神經失調無救?醫曝調整關鍵

  • 發佈時間:2025/09/01 16:00更新時間:2025/09/01 16:26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女「虛弱到扶牆」眩暈2年   自律神經失調無救?醫曝調整關鍵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50多歲女子,兩年前開始反覆出現不明原因的眩暈,不但曾突然暈倒扭傷腳踝,甚至在三個月內就因為嚴重眩暈合併頭痛、噁心嘔吐四度進出急診,工作與生活嚴重受影響,看過多種科別,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建議減少壓力、睡眠充足,但嘗試後仍無明顯改善,半年前決定轉而求助中醫,同時調整生活作息,運動加上飲食,這才徹底擺脫頭暈困擾。

更多新聞: 開學日食安把關 劉和然:守護孩子餐桌健康新起點

女「虛弱到扶牆」眩暈2年 自律神經失調無救?醫曝調整關鍵 3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50多歲女子,兩年前開始反覆出現不明原因的眩暈,不但曾突然暈倒扭傷腳踝,甚至在三個月內就因為嚴重眩暈合併頭痛、噁心嘔吐四度進出急診,工作與生活嚴重受影響,看過多種科別,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建議減少壓力、睡眠充足,但嘗試後仍無明顯改善,半年前決定轉而求助中醫,同時調整生活作息,運動加上飲食,這才徹底擺脫頭暈困擾。

收治病人的馬偕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表示,女子就診時虛弱到需要扶牆走進診間,坐下後更直接趴在桌上,聲音微弱、對話斷續,狀態極差。而先前已經陸續看過心臟內科、眼科、耳鼻喉科與神經內科、婦產科、牙科,兩年內跑遍各科檢查,懷疑是更年期或壓力過大,卻始終找不到原因。

瞿瑞瑩說,把脈發現女子脈象細弱無力,屬於「虛脈」,再加上臉色蒼白、步態不穩與視線模糊,顯示全身氣血極度不足。進一步問診,原來女子長期因工作忙碌食慾不佳,常以生菜水果取代正餐,造成「虛寒體質」的基底;加上生活緊繃、缺乏運動,讓血液循環更差,逐漸演變為嚴重眩暈與虛弱。

從中醫觀點來看,女子症狀就是「脾胃火力不足,食物無法轉化為氣血,水溼滯留體內,上泛干擾腦部」,因此出現暈眩、疲倦虛弱、面色蒼白等症狀。

瞿瑞瑩指出,中醫對症下藥以「溫陽健脾、利水化溼、活血通絡」為主,即透過中藥調理,讓脾胃恢復消化與產生能量的功能,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代謝出去,並改善血液循環,幸運的是,經過四個月治療,徹底擺脫急診惡夢「感覺整個人重新活過來」。

女子在接受中醫治療期間,同時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重視蛋白質攝取,體力逐漸恢復後,還固定每週運動三次,強化心肺功能與肢體大肌肉群;女子直呼,自己以前不太會流汗,在體力恢復開始運動後,不僅暈眩消失,還感受到汗水淋漓的快感,體重更因此減了3公斤。

馬偕醫院復健科醫師陳麗如提醒,大病初癒想要恢復運動習慣者千萬不要躁進,建議先從較為緩和與不具衝擊性的運動開始練習,可先採取坐姿訓練下肢肌力,例如,以沙包裹在腳踝練習抬腳運動,或用坐式腳踏車練習肌力與增加心肺功能,訓練時間可以由15分鐘進而20分鐘、30分鐘,初次嘗試時要有旁人在場,待運動習慣養成後,再視個人情況與耐受度漸進式增強,主運動要達到效能的運動強度要以「有點喘,但還能講話」的程度較佳。

陳麗如強調,在主運動之前最好有5到10分鐘的暖身運動,主運動結束後再保留10到15分鐘的緩和和拉筋運動。若不想增加下肢關節負擔,可以採取水中運動或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滑步機亦是訓練下肢肌力與心肺功能很好的運動方式。

照片來源:馬偕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疾管署、健保署長誰來接? 羅一鈞、龐一鳴「一理由」先代理

衛福部長交接!邱泰源臨去交代一事 石崇良「只聽話三分鐘」就改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新聞: 獎勵補助南迴雙層巴士 卜敏正攜手精選業者搶攻淡季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