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唐郁荃 施岑諺 採訪報導
什麼是海底電纜?海底纜線過去被用於連接大洋兩端的電報線,後來發展出越洋電話及網際網路功能,現在全球運作中的約450條海纜,負責傳輸全世界9成的網路及電信數據,尤其台灣是海島國家,99%的電信網路數據都得海纜傳輸,這些海纜對台灣的民生、產業來說等於是「數位生命線」,卻頻頻發生斷纜事故,引發國人擔憂。

海底電纜,除了近海區域會佈放在海床底下,其他部分則鋪設海床上,長時間面對海流沖刷、魚類啃咬等威脅,因此外部通常會加上鎧裝、防水層層層保護。近年為了加快傳輸速度,國際間將通信海纜的材料,從銅線換成光纖,才會看上去相當纖細,像是光纖通信海纜直徑不超過五公分,長度超過一萬公里以上,一條海纜可能投資都是好幾億美金,若是三億美金就相當於一百億台幣。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說:「現在我們的金融交易、商業行為都在上面。,它每天承載10個兆元以上的財務資料的交易,所以斷纜是不能等去看待」。

2019年,美國退役上將便警告國際社會,中國和俄羅斯已發展出用水下機器人 竊取光纜資料的技術,現在恐怕已經有能力使用水下機器人對海纜發動攻擊。台灣海纜頻頻遭外力勾斷,次數是國際的20倍以上,不論是次級權宜船肆意違規,還是中共在為戰爭試水溫, 都顯示出嚴重國安問題。完整專題報導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