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唐郁荃 施岑諺 採訪報導
台灣做為海島國家,99% 的電信及網路數據傳輸,都得仰賴海底電纜。但根據國安局統計,台灣近三年平均每年發生 7 到 8 次斷纜事故,超出國際平均值 20 倍以上。近年與中國相關的船隻,經常以四種方式破壞我國海纜,包含抽砂船在近海區域大量抽砂、導致海纜裸露、漁船拖網扯斷,以及大型貨輪下錨致損。

像2025年1月,喀麥隆籍貨輪順興39號在台灣基隆野柳東北方向的海域上,對連接台灣的國際海底電纜造成損壞。海巡署當時不排除它是因為貪小便宜,想節省入港的停泊費用,才會在海纜禁錨區違規下錨勾斷海纜,但也有學者懷疑 斷纜事故頻傳,與台海衝突高度相關。

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李忠憲教授說:一開始中共在外海可能是在演習,怎麼樣割掉海纜,但現在愈來愈靠近台灣,有一種宣示的意味。這個情況也是一種警告,或是說一種想要拿下台灣,一個非常具體的訊號。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資源研究所蘇紫雲所長表示,敵人如果在特殊情況之下,把14條國際海纜全部勾斷,台灣就變成世界的「數位孤島」,靠低軌衛星可以,但是只能滿足基本的關鍵通訊。

目前台灣政府在海纜監控系統技術上已加強嚴密監控,立法院也已經修正《電信管理法》,加重對海纜破壞行為的處罰,像是2025年2月,「宏泰58」貨輪行經台南北門區外海時,在警戒區域內下錨以Z字型移動,勾斷台澎3號海底電纜,該船中國籍王姓船長被判刑3年,是首宗海纜刑事案件。網路時代下,不只我們已經無法習慣斷網生活,從民生經濟到金融,甚至科技產業,整個社會也都仰賴海纜與世界串聯才能順利運作,這場攸關你我日常的「海纜保衛戰」台灣只能贏不能輸。更詳細的內容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