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辰蘊如/嘉義報導】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家長為了方便而選擇包裝食品餵養孩子,但最新研究結果可能會讓所有父母重新思考這個選擇。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CL)發表在《歐洲營養學期刊》的重要研究顯示,英國幼兒從超加工食品中獲得的熱量比例驚人地高,這不僅影響當前健康,更可能決定孩子一生的飲食模式。

【NOW健康 辰蘊如/嘉義報導】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家長為了方便而選擇包裝食品餵養孩子,但最新研究結果可能會讓所有父母重新思考這個選擇。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CL)發表在《歐洲營養學期刊》的重要研究顯示,英國幼兒從超加工食品中獲得的熱量比例驚人地高,這不僅影響當前健康,更可能決定孩子一生的飲食模式。
小心超加工食品! 別淪入「健康」標籤陷阱
這項針對2,591名英國兒童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21個月大的幼兒有47%的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到了7歲時這個比例更攀升至59%。令人意外的是,最常見的超加工食品並非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垃圾食物,而是被視為「健康選擇」的調味優格和全麥早餐穀片;到了7歲,最常見的超加工食品則變為甜味穀片、白麵包和布丁。
研究主持人康威博士指出,雖然這些食品被包裝成健康產品,但實際上含有過量的添加糖和鹽分。結果發現,攝取較多超加工食品的幼兒,糖分和鹽分攝取量也相對較高,所有參與研究的幼兒群組都超過英國政府建議的每日游離糖攝取上限(佔總熱量5%),高超加工食品攝取組的幼兒則平均添加糖攝取量甚至超過10%。
研究團隊後續延伸研究發現,其造成的飲食習慣延續性:21個月時攝取最多超加工食品的幼兒,在7歲時仍屬於高超加工食品攝取組的機率高出9.4倍,這與超加工食品的「超適口性」特質相關,因其通常富含脂肪、糖分或鹽分。
幼時飲食模式很重要 將決定終身的飲食習慣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賴思吟解釋,超加工食品是指經過工業化大量生產,含有家庭廚房中不會使用的乳化劑、色素、甜味劑、防腐劑、增稠劑等化學添加物,常見的超加工食品就是包裝餅乾、即食麵條、汽水、調味優格、早餐穀片(添加額外的糖)、冷凍披薩、香腸、洋芋片等。依據「Nova分類系統」的4大類別:
▸第1類:是未加工或輕度加工食品(如新鮮蔬果/肉品、蛋類、牛奶)。
▸第2類:是烹飪用加工原料(如鹽、糖、奶油、植物油)。
▸第3類:是加工食品(如罐頭魚、起司、醃製蔬菜)。
▸第4類:就是超加工食品,通常經過多道工業程序,添加如色素、香料、乳化劑、防腐劑等多種化學成分,以延長保存期限並增強口感。
賴思吟營養師建議家長仍應以新鮮、未經加工的食材為優先選擇,如新鮮水果取代果汁、原味優格搭配新鮮莓果取代調味優格;在家自製簡單餐點,讓孩子從小習慣天然食物的原味。
賴思吟營養師特別提醒,雖然完全避免超加工食品在現代生活中並不現實,但掌握80%選擇天然和輕度加工食品,20%可彈性選擇的「80/20原則」,即能有效平衡營養需求與生活便利性,為孩子建立可持續的健康飲食模式。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