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近年中國動作頻頻,屢屢派出軍機、軍艦,騷擾台灣海峽、南海與東海;如今日本防衛省正在研議,以無人機取代部分戰鬥機緊急升空任務,以應對中國日益頻繁的無人機騷擾,避免落入解放軍無謂消耗空軍資源的陷阱。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防衛省統計去(2024)年度,在南西諸島周邊確認靠近的中國無人機(含推定機型)達30架次,較前(2023)年度的9架次增加逾三倍;今(2025)年截至8月底,也已出現16架次,讓自衛隊疲於奔命。
按照現行規定,一旦雷達偵測到侵犯或逼近領空的未授權航空器或無人機,航空自衛隊原則上就須出動至少2架戰機升空攔截,並在必要時發射信號彈警告,甚至不排除實彈驅離。
然而戰機每次升空攔截,都是沉重的負擔;除了機體本身造價昂貴外,包括耗材、燃油、人事等費用,都是不便宜的開銷;防衛省內部擔憂,中國正以低成本無人機,增加挑釁飛行次數的方式,藉此迫使日本、台灣軍隊消耗空軍資源。
防衛省計畫,利用海上自衛隊即將引進的美製滯空型無人機「MQ-9B海上衛士(SeaGuardian)」為防衛主體,由航空自衛隊自明(2026)年度起展開為期3年的驗證實驗,看看由無人機負責升空攔截的成本與效益如何,希望藉此降低戰機升空次數與一切成本。
「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配備光學、紅外線感測器及全天候雷達,能在夜間與惡劣天候進行監視,防衛省認為其有潛力,取代部分戰機的緊急升空任務。
不過,MQ-9B現階段並無發射信號彈或實彈武器的能力,若遇到真正的領空侵犯,仍需戰機升空完成驅離;因此如何設計出合適的作戰分工與指揮流程,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避免中國「聲東擊西」派出真戰機襲來,是未來防務的一大課題。
防衛省已在明年度預算中編列約11億日圓(約2.26億新台幣),作為無人機計畫的相關測試與運用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