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永續生活 垃可用科技解決倒垃圾痛點

  • 發佈時間:2025/09/25 11:27更新時間:2025/09/25 11:27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AI驅動永續生活 垃可用科技解決倒垃圾痛點
圖僅示意,非本新聞所指。(圖/翻攝自pexels)

(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25日電)「追垃圾車」可能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小惡夢,3名大學生就是受夠了被垃圾車「綁架」的日子,從這個日常痛點中嗅到商機,創立了Tracle垃可,透過數位科技與創新服務,顛覆傳統垃圾清運模式,至今已服務3,000多戶家庭,為城市生活帶來更便利、高效與永續的選擇。

更多新聞: 溢流奪14命「花蓮堰塞湖」7大真相全曝光!傅崐萁「爆破說」被狂打臉

從追車到訂閱解鎖倒垃圾難題

「為什麼倒垃圾不能像叫外送一樣方便?」垃可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陳稟韜回想創業初衷,這個疑問成為團隊前進的起點。

調查發現,全台超過8成住戶沒有集合式垃圾場,必須親自追垃圾車。於是,他們發想出「到府代收垃圾」服務,讓收取夥伴像外送員一樣,按約定時間到家門口收垃圾。

2020年底,陳稟韜和兩名夥伴先在學校臉書(Facebook)社團以低價試辦,想測試市場反應,沒想到立刻引來熱烈回響,許多人願意付費,只為免去追車的麻煩。初步成功讓團隊信心大增,服務從政大與文山區迅速擴展到新店、大安、信義等地。隨著需求成長,團隊在2021年正式成立公司,如今服務範圍已遍及台北、新北、桃園。

LINE一鍵預約倒垃圾像叫外送一樣簡單

垃可的商業模式採訂閱制,用戶透過官網或LINE即可預約,每週自由選擇1至5次收取垃圾頻率。收取夥伴到府前,系統會發推播提醒;服務完成後再拍照回傳,讓用戶即使在外,也能放心確認垃圾已被妥善處理。

垃可的核心客群包括下班晚歸的上班族、忙於照顧家庭的新手爸媽,以及需要協助的銀髮族。近年來,垃可也與包租代管業者合作,推出「多戶統一清運方案」,進軍商用市場。

除了代收垃圾,團隊也藉服務推廣資源回收,向會員宣導正確的垃圾分類,把「淨零永續」理念融入日常。

陳稟韜提到,起初團隊因缺乏資訊背景而將系統外包,但在意識到自主權的重要,決定轉為內部自行開發,他們就能依據客戶與收取夥伴的需求快速迭代。例如,有收取夥伴因找不到垃圾而延誤,團隊便開發了「垃圾放置處拍照」功能,用戶只要先上傳照片,就能顯著提高收取效率,會員體驗也跟著升級。

面對市場競爭,陳稟韜認為,垃可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自主開發並持續更新的系統,同時經常與會員訪談保持互動。這不僅讓團隊對客戶需求有更深的理解,也能精準調整服務,更貼近用戶真正想要的樣子。

AI智慧排程讓清運更綠色高效

隨著服務規模擴大,光靠人工安排路線與排班早已無法負荷。陳稟韜坦言,初期全靠人力規劃,效率低且容易出錯。為此,團隊導入AI(人工智慧)演算法,能根據各區訂閱人數、車輛數量、駐點人力及用戶需求,自動生成最佳化路線,減少行駛距離,降低油耗與碳排放。

在內部營運上,AI也幫助團隊大幅減輕行政負擔,過去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的資料整理與表單作業,透過AI自動化工具,只需幾秒即可完成,讓員工能專注於更有價值的工作,營運成本因此顯著下降。

不僅如此,垃可正準備導入AI客服系統,能自動辨識客戶訊息類型、生成標準化回覆,並根據關鍵字提取資訊。陳稟韜預期,未來8到9成的客服問題都能由AI處理,人力僅需專注於需要判斷的複雜個案,真正達到精簡高效。

政府資源助攻新創的成長加速器

對所有新創企業來說,資金始終是最大挑戰。陳稟韜回憶,創業初期全靠3人自掏腰包維持營運,直到申請政府計畫及募資成功,才有能力建置數位系統與服務流程。

垃可積極申請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的「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以及商發署委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輔導的「生活服務業數位創新應用服務實證」。陳稟韜說,「這些政府計畫真的幫了我們很大的忙,讓服務能先跑起來。」

陳稟韜形容,政府資源就像「成長加速器」,不僅提供資金,還帶來人脈、專業知識與曝光機會,成為公司前進的重要推手。透過參與計畫,團隊不但結識眾多生活服務業者,也在產業交流與經驗分享中累積無形資產,對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從車庫到城市持續拓展願景

從車庫起步,到如今擁有15名員工,垃可一路跌跌撞撞到穩步成長。目前會員數已突破3,000戶,每月處理訂單超過1萬5,000筆。陳稟韜感概,創業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正是團隊的齊心努力,讓公司得以持續向前。

垃可的目標不只限於垃圾清運,未來還希望延伸至居家清潔、修繕維護等更多元的生活服務,並利用車隊與系統資源,發展正、逆物流,例如捐贈物資或循環容器回收,甚至探索長照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多正向價值。(編輯:陳姿伶)1140925

更多新聞: 快新聞/花蓮佛祖街再傳溢流 村民急載《民視》記者脫困、重機具也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