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18歲的小美(化名)升上大學後與學長陷入熱戀並發生性行為,過程當中都沒有避孕,僅服用事後避孕藥,以為即可達到避孕效果。後來小美月經遲遲沒來,剛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因出血加上腹痛難耐送醫,被診斷是子宮外孕,最後緊急手術切除破裂的輸卵管,才保住性命。醫師提醒,這樣的憾事正反映出許多年輕族群普遍對避孕認知不足,不僅增加非預期懷孕風險,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18歲的小美(化名)升上大學後與學長陷入熱戀並發生性行為,過程當中都沒有避孕,僅服用事後避孕藥,以為即可達到避孕效果。後來小美月經遲遲沒來,剛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因出血加上腹痛難耐送醫,被診斷是子宮外孕,最後緊急手術切除破裂的輸卵管,才保住性命。醫師提醒,這樣的憾事正反映出許多年輕族群普遍對避孕認知不足,不僅增加非預期懷孕風險,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狂吞事後避孕藥 意外懷孕與副作用不容輕忽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指出,事後避孕藥在24小時內服用,避孕效果雖可達到約95%,但若延遲至72小時內使用,失敗率恐超過四成。此外,因其含較高劑量黃體素,可能造成經期紊亂、頭痛或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黃建霈醫師強調,事後避孕藥僅能作為不得已時的緊急手段,一個月最多使用一次,一年建議不超過三次,絕不能當作常規避孕使用。若不當使用事後避孕藥造成意外懷孕,除了會讓年輕族群面臨課業中斷、同儕壓力和經濟困境外,更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因此宣導正確避孕教育刻不容緩。
常規口服避孕藥安全性高 新一代黃體素改善痘痘問題
許多女性對常規口服避孕藥仍有疑慮,擔心長期服用會影響生育。黃建霈醫師澄清,事實上大多數女性在停藥兩三個月後即可恢復正常排卵,不會造成不孕。
黃建霈醫師進一步說明,避孕藥自1960年代問世至今已發展到第四代,劑量已大幅降低,副作用減少。新一代黃體素不僅具抗雄性作用、改善痘痘,還能減少水腫,並能協助調整經期與減輕經前症候群。目前常規口服避孕藥種類多樣,建議女性可向婦產科醫師諮詢與評估,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常規口服避孕藥。
正確雙重避孕 掌握自己人生
黃建霈醫師表示,避孕的兩大重點在於「觀念正確」與「執行徹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長期推動的正確避孕方式是「雙重防護」,也就是女生規律服用常規口服避孕藥、男生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避孕成功率可達99%以上,還能有效預防性病。相較之下,事後避孕藥因劑量高副作用明顯,失敗率亦較高,僅能作為緊急補救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家庭普遍較少公開談論性與避孕議題,年輕人多半透過網路獲取資訊,卻容易接觸到錯誤訊息。黃建霈醫師表示,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近年積極推動數位資源,除了與國健署合作發布避孕指引,也製作衛教短影音放在官網與YouTube,更設立「避孕諮詢室」網站,提供避孕相關資訊,並進一步推出「避孕諮詢地圖」(https://www.beok.org.tw/location/),讓民眾能快速找到附近的避孕諮詢診所或認證藥局,獲得專業建議與服務。
世界避孕日倡議 計劃性生育是守護未來的關鍵
每年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目的是提醒大眾正確避孕的重要性。黃建霈醫師指出,宣導正確避孕觀念並非反對生育,而是提倡計畫性生育。台灣目前約有五成屬於非預期懷孕,其中近半數最後以流產收場,尤其未婚女性比例更高。非預期懷孕的女性通常較容易有憂鬱與焦慮問題,孕期壓力高而出現早產,或因缺乏產檢提高母體死亡率,千萬不能小覷。
黃建霈醫師提醒,提升台灣生育率的正確方向應是協助想生卻不能生的民眾,而不是讓不想生養的人因錯誤認知意外懷孕而陷入生活困境,唯有落實計劃性生育,才能保障母嬰健康與維持社會穩定。
【延伸閱讀】
事後避孕藥吃錯恐傷身!醫籲:選擇穩定避孕方式更能放心規劃未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2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