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川普擬限進口晶片數量 違者將祭關稅

  • 發佈時間:2025/09/26 15:59更新時間:2025/09/26 15:5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華爾街日報:川普擬限進口晶片數量 違者將祭關稅

(中央社華盛頓26日綜合外電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研擬新政策,打算要求晶片廠商在美國製造的半導體產品數量,需與其客戶自海外生產商進口的數量相同,若長期無法維持1比1這個比例,將被徵收關稅。

更多新聞: 中國男女網購「偽造台灣駕照」 赴日本自駕遊慘遭逮捕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新計畫旨在大幅減少美國對海外製造半導體產品的依賴,並希望刺激國內生產,重塑全球供應鏈。

消息人士指出,這項計畫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月所提到,「對美國加碼投資的科技企業可免約100%半導體關稅」的產物。不過,要讓本土晶片產能符合進口量,比單純增加對美投資更困難,因為海外產品價格通常較低、供應鏈調整不易,且提升美國產能也需要時間。

若實施這項新政,原已相當繁複的關稅制度恐變得更複雜。

根據知情人士,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與半導體業高層討論該構想,並告訴他們為確保經濟安全,這項舉措或許有其必要。美國政府官員多年來一直擔憂,美國科技公司過度仰賴海外生產的晶片,尤其是台灣,此地被認為易受中國侵略或天災衝擊,進而擾亂全球科技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寫道,企業經常將美製晶片運至海外組裝成完整的科技產品,接著再把成品銷回美國,這使徵收關稅變得困難。含晶片產品的關稅如何計算目前尚未定案,且相關計畫仍有變動空間。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談到:「半導體產品對國家及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不過,除非政府做出正式宣布,任何關於我們決策的報導都應視為臆測。」

消息人士表示按照新制,若企業承諾在美生產100萬顆晶片,該企業及其客戶便可在新廠建成前享有同等進口額度,且暫免關稅。此外,政府可能在實行初期予以寬限,讓各公司有時間調整並提升在美產能。

這項措施可能對蘋果(Apple)、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等科技巨擘構成挑戰,其進口產品內含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晶片。在擬議的新制下,各企業可能得追蹤所有晶片的產地並與晶片商合作,好讓美製與海外生產晶片達到相等數量。

華爾街日報還提到,對台積電、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正擴充在美產能的企業而言,這項新政有望是項利多,有助增加它們與客戶談判的籌碼。

豁免條款可能對川普與科技業高層的關係構成考驗,後者已承諾在美國新投資數以千億計美元,以取悅川普。

美國政府正對晶片進口如何影響國安進行貿易調查,預計在調查完畢後宣布新的晶片關稅稅率。

美國透過2022年晶片法(Chips Act)給予製造商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補助,但部分企業反應,其客戶仍傾向採購價格較低的海外產品,而非美製產品。

新計畫將是川普政府致力處理這項問題的一環,即藉關稅威脅促使各企業購買更多美國晶片。然而,如果部分高階或特殊產品無法輕易在美國製造,該計畫恐會面臨阻礙。(編譯:洪培英)1140926

更多新聞: 大阪世博閉幕剩17天!有門票卻無法入場 官方曝解方:不接受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