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愛爾蘭都柏林聖崗區(Santry)香里斯大道(Shanliss Avenue)一名三子母親安瑪麗・歐葛曼(Ann-Marie O’Gorman)去年10月30日在浴室中一邊滑手機、一邊充電時,因觸電不幸身亡,終年46歲。此案近日在驗屍庭審中揭露詳情,震驚當地社會。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歐葛曼的丈夫喬・歐葛曼(Joe O’Gorman)在庭上作證指出,事發當晚6時40分左右,他開車帶兩人最小的女兒梅根(Megan)去參加在波特馬諾克(Portmarnock)舉辦的首次舞會,隨後於7時58分行車途中與妻子通話約23秒,當時他相信妻子已在浴室中。
喬・歐葛曼回憶,返家後走進浴室欲詢問妻子女兒舞會情況時,驚見她側躺在浴缸內毫無反應。他嘗試撥開她的眼皮發現仍無反應,這時才注意到浴缸內有她的iPhone與充電線,立即將其丟到洗手台。
他在將妻子抱出浴缸時,也遭受輕微電擊,隨即呼喊長女莉亞(Leah)撥打急救電話,同時替妻子實施CPR急救,並發現她手部與胸口有紅色痕跡。
救護員菲歐娜・托米(Fiona Tormey)證實,當晚8時25分接獲急報,救護車於8時38分抵達現場,但歐葛曼已被宣告不治。
國家病理學家海蒂・奧克斯(Heidi Okkers)於庭上指出,死者胸口與左手臂出現典型觸電灼傷,右手食指與拇指更有深層燒傷,驗屍結果顯示死因為「浴室中使用充電線與手機時觸電死亡」,且排除酒精、藥物或其他健康因素影響。
喬・歐葛曼強調,妻子平時健康良好,雖有血液疾病與甲狀腺疾病,但每天清晨6點仍固定上健身房。他批評手機廠商未在產品外包裝明確標示「充電時接觸水體危險」的警語,讓民眾誤以為手機防水即可隨意靠近水源,「這是一個致命的安全漏洞。」
他指出,2017年倫敦曾有男子因相同情況喪命,美國也有孩童因浴室中充電手機觸電死亡,他希望透過妻子的悲劇讓更多人警覺,「如果有明確警示,也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鑑識工程師保羅・柯林斯(Paul Collins)作證時表示,推測手機滑入浴缸後,歐葛曼在轉身取回時,右手指觸碰到蓮蓬頭金屬把手,導致電流貫穿全身。柯林斯指出,充電器約2安培的電流已足以奪命,「如果她當時未將手伸出水面,也許今天仍然活著。」
這起「浴室中充電滑手機觸電亡」的案件,成為當地公共安全討論焦點,專家提醒民眾務必避免在浴室或潮濕環境中使用正在充電的電子產品,以防悲劇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