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心/王靖慈報導
中國廣西橫州市法院於10月14日審理一起特殊校園案件,學生「子涵」(化名)在2023年自習時與同學共看恐怖片,數日後出現精神症狀,被診斷為「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Acute and Transient Psychotic Disorder)」。子涵家長請求學校賠償,法院最後判定學校賠償人民幣9182元(約新臺幣 39709元)。

中國媒體《九派新聞》近日披露一起發生在2023年的校園事件,廣州某校自習時間,導師開放學生觀看影片,其中一名學生(子涵)返家後出現「胡言亂語」的狀況。家長經理解原來是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看了一部恐怖片,子涵母親陪同她就醫後,被診斷出「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子涵媽媽認為在學校看了恐怖片是誘發子涵生病的因素,於是向校方提出求償,要求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害與相關損失共計人民幣3萬餘元(約新臺幣129065元)。
校方則有不同看法,認為子涵可能本身有潛在體質或隱性疾病,且已做心理健康教育與相關制度,主張自己只應負有限責任,並要求保險公司先行賠付。最終經法院審理,子涵在看片當晚即出現症狀且症狀具連續性,因此認定「影片具有誘發關聯」。另外,法院認為校方同意學生觀影,顯然在風險評估上有疏漏,因此認定學校在內容審查與管理上存在過失,須承擔部分賠償責任。法院「酌情」判定學校負擔30%責任。至於金額計算部分,法院最後裁示由保險公司向原告賠償人民幣9182元的經濟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