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中心/莊立誠 吳志恆 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15、16日,辦理為期兩天的"亞太區域氣候政策"研習營,現場有來自40個國家,國際非政府組織、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會議中提出,讓海洋成為氣候變遷的解方。期待未來,可以讓"藍碳"真正成為國家減碳行動的一部份。
一手拿著象徵永續的手板,一手比出大大的讚。海洋委員會舉辦"亞太區域氣候政策研習營",現場邀請到多名APEC經濟體代表,還有專家學者,要一起為海洋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表示,藍碳不僅能夠高效吸純碳,它更能夠保護海岸線,支撐漁業孕育生物多樣性,而且嘉惠我們海岸的社區。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委黃向文表示,不論是從ESG還是從其他的]角度去參與,取得碳權,同樣的國際上,也有國際的制度,那因為畢竟台灣可以復育的場地有限,所以透過國際交流,可以協助企業在國內,在國際上都可以有更多的管道去取得碳權。

為期兩天的研習營,以"藍碳科學與政策整合、藍碳市場與定價機制,以及社會包容與性別參與",並聚焦在"科學、市場、社會共融"等三大議題。主委管碧玲提到,海洋匯碳的發展,是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途徑,更提出讓海洋成為氣候變遷的解方,期許未來,在更多公私部門的合作下,能夠讓藍碳真正成為國家減碳行動的一部分。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委黃向文還說,所以我們希望,在培育相關綠領人才過程當中,可以促進更多的學界跟企業參與,那同時社區的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性別的參與,能讓這些碳權的落實,藍碳的推動,更加的落地化。

研習營象徵台灣積極融入亞太區域氣候治理體系,海委會將來也會持續透過倡議,深化與APEC各經濟體的夥伴關係,攜手邁向淨零永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