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早晚溫差大好發腦中風! 手腳冰冷、痠麻恐是警訊

  • 發佈時間:2025/10/20 14:24更新時間:2025/10/20 14:4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秋天早晚溫差大好發腦中風! 手腳冰冷、痠麻恐是警訊

【NOW健康 楊芷晴/特別報導】雖然時序已經入秋,白天仍出現超過30度的高溫,但夜晚溫度的下降,導致早晚溫差變大。這樣的日夜溫差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若常感到手腳冰冷、頭痛頭暈,這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應提高警覺。


更多新聞: 五月天曝李宗盛6字叮嚀 重現金曲獎高光時刻

【NOW健康 楊芷晴/特別報導】雖然時序已經入秋,白天仍出現超過30度的高溫,但夜晚溫度的下降,導致早晚溫差變大。這樣的日夜溫差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若常感到手腳冰冷、頭痛頭暈,這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應提高警覺。





三高患者注意!長期小血管堵塞、血液循環不良 恐增加腦中風機率





曾柏彰診所曾柏彰醫師表示,出現手腳冰冷與天氣有關,或是身體循環不良所致,尤其如果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是高血脂的患者,容易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出現手腳冰冷,不僅會手麻腳麻、抽筋,甚至可能不良於行。





臨床上常見三高患者有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看診時常會表示手腳冰冷、痠麻疼痛,甚至有些人會感覺長期視力減退、模糊,少數人反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經常忘東忘西,這些看似小毛病卻困擾著正常生活。





不過,長期處於小血管堵塞、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下,也會增加腦中風機率。一旦腦部血管淤塞就可能產生腦中風,曾柏彰醫師解釋,在腦中風發生前,可能會出現手腳冰冷、手麻腳麻等非典型前兆,都可能是日後引發中風的潛在危險因子,不可掉以輕心。





血液循環不良易引起缺血性腦中風 出現這些症狀應盡快送醫急救





腦中風大致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種型態。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因血栓或栓子阻塞,導致腦部血流供應中斷,造成腦細胞壞死,通常與高血脂產生動脈粥狀硬化有關,導致血管變窄,或是血栓從身體其他部位隨血流移動到腦部,阻塞血管造成;至於出血性腦中風則是因腦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腦部組織,壓迫腦細胞受損。其中以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中風,約占中風案例的7成以上。





曾柏彰醫師指出,血液循環不良較容易引起缺血性腦中風,因為腦血管阻塞引起腦部血流受阻,大腦無法獲得足夠養分和氧氣所致。若突然發生單側手麻腳麻、手腳冰冷,且出現半邊無力感,臉部表情無法控制、嘴角歪斜、說話語無倫次,應盡速就醫治療,很可能是腦中風突發的徵兆。其他像是容易頭痛、嚴重頭暈或走路搖晃不平衡等,也需提高警覺。





倘若遇到周邊的人發生腦中風,記得先撥打119,盡可能記錄腦中風發作的時間,以利醫師判斷治療方式的參考依據;盡量不要移動患者,肢體無力的單側肢體應朝上,以維持患者呼吸道暢通。把握黃金3小時內送達醫院,醫師會視情況施打血栓溶解劑,降低後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





三高常是誘發腦中風的重要因素,曾柏彰醫師提醒,目前政府有提供30歲以上的成人免費健檢,以期早期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風險,另外,如果經常性出現頭暈、頭痛症狀,應及早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評估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





銀杏葉萃取物提供充足血氧、改善末梢血液循環 有助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季節轉換之際,溫度變化也可能引起血液循環不良的症狀,永春藥局張育彰藥師表示,手麻腳麻、手腳冰冷、頭痛頭暈等,這些看似不是很大的問題,有些民眾仍會擔心,可能引發嚴重的血管病變前來藥局諮詢,此時通常會建議可攝取銀杏葉萃取物、或是魚油、納豆等,幫助打通血路、促進血液循環。





市面上保健藥品種類很多,張育彰藥師指出,以民眾熟知的循利寧為例,主要成分為銀杏葉萃取物,製程嚴謹,採用獨特專利技術,保留銀杏葉黃酮醇配糖體的活性成分,臨床實證能促進血管擴張和放鬆,提供充足血氧、清除自由基,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並能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運作。







▲張育彰藥師指出,以民眾熟知的循利寧為例,其主要成分為銀杏葉萃取物,製程嚴謹,採用獨特專利技術,保留銀杏葉黃酮醇配糖體的活性成分。(圖/張育彰藥師提供)





張育彰藥師說明,服用銀杏葉萃取物有許多好處,具有活絡腦部血液循環、幫助提升記憶力,有助維持專注利與認知靈敏度,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手腳冰冷與麻木感,並調節腦部代謝、改善腦功能不全,當腦部血流改善後,供氧率也隨之提升,進而預防腦梗塞的可能,降低中風的發生。





不過,由於銀杏葉萃取物有活血作用,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或阿斯匹靈,應錯開服用避免併服;若最近2週內會進行手術或拔牙,建議應暫時停用,以防增加出血風險。建議服用上有任何疑慮或擔憂,應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降低可能的副作用風險。





嚴格控制三高、改善生活習慣 適量補充保健藥品助血液循環防中風





張育彰藥師遇過1位50多歲的中年男性,因為曾經發生小中風導致左側肢體容易僵硬,常感覺手腳麻木,平時又因工作壓力、飲食不正常及熬夜,常會有偏頭痛的現象,經建議規律每天3次服用循利寧,約3個月後,原本飆高的血壓逐漸下降趨於穩定,前述的不適症狀皆有明顯改善。





張育彰藥師建議,尤其曾經發生小中風或症狀不適明顯,初期服用保健藥品時都應按照規定劑量服用2至3個月,讓藥效持續發揮作用,直到症狀確實獲得改善後,再斟酌劑量持續保養。





曾柏彰醫師強調,平時應嚴格控制三高數值,必要時服藥控制,減少高糖高鹽飲食,多吃蔬果,補充Omega-3脂肪酸如魚油及抗氧化的維生素B群等,戒菸酒,充足睡眠、適時舒壓,秋冬做好頭部、手腳保暖措施。





張育彰藥師也呼籲,心血管疾病常因日積月累形成,若經常大魚大肉、應酬多、菸酒不忌又作息不正常,除了調整生活習慣,也可透過補充專業認證且值得信賴的保健藥品,幫助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管流通性,降低腦中風發生機率。





# 首圖來源/曾柏彰醫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乾淨飯」了嗎?孫儷減脂法登熱搜 營養師揭關鍵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更多新聞: 林志穎擔任杜德偉紅館嘉賓 同台飆歌回憶30年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