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上報
南韓越來越多年輕退出勞工市場,尼特族(NEET)攀升至創記錄水準,造成數百億美元規模的經濟損失。南韓政府正對此敲打警鐘,並尋求扭轉此一頹勢。
年輕人無法適應 資方偏好有經驗者
尼特族(NEET)是英文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縮寫,意即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
日經21日報導,南韓僱傭勞動部部長金榮訓接受日經採訪時表示,這個問題「可能導致社群的消失,進而導致國家本身的消亡」,而年輕人不願就業的原因不一而足,有些人「因為廁所髒亂或上級騷擾等問題而對職場失望,最終因為無法適應而辭職。」
金榮訓補充:「在大型企業中,失業率增長已成為一個顯著趨勢。隨著AI和數位化的推進,新人招募員額被削減,即使招募,他們(資方)也會偏好有經驗的求職者。」
在15至29歲年齡層中,2024年尼特族的比例達到5.2%,創下歷史新高。截至今年9月,15至29歲族群的就業率已連續17個月低於去年同期水準。一位受訪者表示:「我的第一份工作非常辛苦,因為要穿無塵衣上兩頭班。我覺得不如待在家休息,也不用花錢。」
建立失業資料庫 政府輔導重返職場
韓國經濟人協會(한국경제인협회)8月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的五年內,尼特族的增長已造成44.5兆韓元(約1.06兆新台幣)的經濟機會損失。報告顯示,2023年,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群佔所有尼特族的38%,較2019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
對於自願離職並在一年內找到新工作的勞工來說,90%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超過一年仍未找到新工作的勞工,這一比例降至50%。南韓央行警告稱,工作間隔時間越長,重返就業市場就越困難。
南韓政府為了應對此類問題,9月宣布了一項針對年輕求職者的「第一步」計劃,其中包括建立首個失業青年資料庫。該資料庫採取自願參與制,涵蓋廣泛的個人資訊。政府將利用資料庫,在AI的協助下識別和接觸「尼特族」。
金榮訓表示,政府正試圖與「15-20%」的尼特族建立聯繫,在第一步計畫中,將透過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聯繫對象,並提供客製化支援。例如,政府計畫讓尼特族組成一個虛擬公司,在那裡花三個月「假裝工作」。在此期間,他們可以練習職場溝通並參與志工服務。政府還將提供機會,讓尼特族與專家以及曾有長期宅居經驗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