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65歲以上國人近兩成自述罹患骨質疏鬆,比例不低,骨折風險高且會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提醒,一旦出現「駝背、變矮、不明原因下背痛」三大情況,就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代表可能開始產生骨質疏鬆症。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65歲以上國人近兩成自述罹患骨質疏鬆,比例不低,骨折風險高且會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提醒,一旦出現「駝背、變矮、不明原因下背痛」三大情況,就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代表可能開始產生骨質疏鬆症。
根據國健署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國人當中自述有骨質疏鬆的比率為18.2%。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又稱為「沉默的疾病」,多數人往往在輕微跌倒或碰撞後發生骨折時,才發現自己罹患此病。一旦骨折,不僅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對個人與家庭造成的衝擊更是沉重負擔。
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梁哲翰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心臟病的重要健康問題,骨質疏鬆症就是骨質流失,骨頭變空洞了,空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容易斷裂,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因為走路跌倒而骨折。尤其,髖部骨折者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24%,死亡比率與乳癌相當。
梁哲翰警告,通常抽菸、飲酒過量、鈣質攝取不足、不曬太陽、提早停經、長期臥床或少動、曾經骨折過或肌肉量不足的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若出現「駝背、變矮、不明原因下背痛」三大情況,就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代表可能開始產生骨質疏鬆症,因此當發現目前身高比年輕時身高矮4公分以上,或是當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卻發現頭枕部無法碰到牆面超過3公分,就應及早就醫確認是否為骨質疏鬆。
國健署強調,人體骨骼約在30歲以前達到骨質密度的巔峰,之後便會隨著年齡逐漸流失,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應從年輕時就開始及早存骨本,掌握「存骨5招」:
一、均衡飲食:適當攝取六大類食物,補足骨骼所需的蛋白質、鈣與維生素D等營養素。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鈣1,000 毫克、維生素D 15微克,食物來源可選擇乳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小魚乾與深綠色蔬菜等。
二、規律運動:維持骨骼強度需進行規律的運動,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從事負重運動(如健走、慢跑、爬樓梯等)和肌力訓練(如阻力訓練等)能有效促進骨質密度提升,並強化肌力與身體協調平衡。
三、戒菸限酒:吸菸與過量飲酒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因菸品中所含的尼古丁以及酒精會影響骨骼所需營養素的代謝與吸收,降低骨骼密度,建議戒菸限酒。
四、適度日曬:建議成人每週2-3次、每次10-20分鐘的適度日曬,選擇上午或下午陽光溫和時段進行,避免正午曝曬造成曬傷,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全面強化骨骼。
五、維持理想體重:體重管理須注意,體重過輕者常因骨本儲備少、營養不足而骨質偏低,建議維持在理想體重範圍內,才能更好地守護骨骼健康。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知名壽喜燒」爆5人上吐下瀉 北市稽查結果出爐!再1人就停業
被閃兵案燒到 北榮院長大嘆悲哀!「詐騙猖獗、看個病都要防詐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