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瓶蓋握掃把怎「手勁」變小? 恐是憂鬱、代謝病甚至失智警訊

  • 發佈時間:2025/10/29 12:51更新時間:2025/10/29 13:11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開瓶蓋握掃把怎「手勁」變小?   恐是憂鬱、代謝病甚至失智警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拿東西、開瓶蓋到握掃把,如果發覺「手勁」變小,可要小心了!董氏基金會今(29)日提醒,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對高齡族群更具意義,且研究更發現,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

更多新聞: 賴總統:成人健檢下修至30歲 已21萬年輕人受惠

開瓶蓋握掃把怎「手勁」變小? 恐是憂鬱、代謝病甚至失智警訊 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拿東西、開瓶蓋到握掃把,如果發覺「手勁」變小,可要小心了!董氏基金會今(29)日提醒,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對高齡族群更具意義,且研究更發現,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

《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今年3月剛發表一項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迦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就指出,經分析追蹤2015至2022年間,來自12個歐洲國家、17698名50歲以上民眾的資料後,發現胱抑素C與總膽固醇比值越高,出現低握力的風險越大,且發生時間更早。

研究還發現,年齡增長、男性、過高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憂鬱症以及阿茲海默症,皆會增加個人握力衰弱的風險。更值得注意的是,低握力與日常活動能力(如爬樓梯、穿衣及從椅子起身)間存在統計顯著的預測關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指出,人體機能的老化並非緩慢線性進行,而是呈現斷崖式衰退現象,許多研究發現,生理功能會在 40歲、60歲與75歲出現三次明顯下滑,而一旦退化往往難以完全恢復。

徐錦興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提出的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COPE),建議以長者功能為核心,從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與憂鬱共6項全面評估老化狀況,其中任何一項退化都可能連帶影響其他功能,例如握力減弱與身體活動下降,可能與營養不良或社交減少有關,進而導致認知力、視聽功能的退化。

徐錦興提醒,許多人誤以為老了沒力是正常的現象,其實應以積極態度面對老化,避免「默默接受」的被動心態,可透過規律運動與肌力訓練扭轉衰退趨勢。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握力是反映人體健康現象的指標,當出現早期憂鬱現象時,常會對事物失去興趣、提不起勁、不想做任何事,進而減少日常運動,易導致肌肉量下降、骨骼負擔增加,容易產生行動不便,形成活動力下降的惡性循環。

若發現握力變弱,葉雅馨警告,可能是身體與心理同時發出的健康警訊,她建議,積極的做法可從情緒穩定著手,而運動是不二法門,即使臨時想偷懶,在床上也可嘗試簡單的平躺舉腳,即便之後腿部感到痠痛,代表已有效刺激肌群。運動可促進大腦分泌血清素、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有效改善情緒,心情變好。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週日看急診改到這13處「省600元」 健保署公布地點!台大、長庚扮後援

水退一個月災民創傷壓力才開始! 夫妻倆不敢閉眼「輪流守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新聞: 宵夜「高油高鈉」是健康殺手 醫揭5大雷區:吃錯恐胃食道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