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2025年起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長照3.0政策亦分階段推動,持續擴大服務對象,在此政策背景下,語言溝通友善程度亦為重要一環。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今(1)日舉辦長照台語工作坊暨《長照台語》新書發表,推廣以母語關懷長者的照護理念。
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集結全台學界、業界及台語界力量,共同編撰全台首本專業級《長照台語》教科書,聚焦長照情境下的專業台語用語。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院長劉芳教授笑說,自己就是不太會講台語的代表,因為家裡公婆都講台語,才發現台語的重要性。這次能夠結合各界力量推出這本教科書,不僅為醫護長照相關科系學生、第一線照護人員及外籍照顧者設計,協助照護人員提升與長者溝通能力,進而強化長照品質,打造真正台語友善照護環境。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名譽教授林秋芬分享,許多居家照護者反映,跟長者之間語言講不通、常常比手畫腳,顯示長照台語的重要性。尤其現有課程缺乏「專業照護用語」的教材,此次出版的《長照台語》正是回應這項需求,讓學習者能在實務中即時運用,促進醫病溝通與文化連結。前瞻居家創辦人楊邦媛也指出,語言是長照服務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對多數長者而言,在照護過程中使用台語自然溝通,能夠拉近關係、降低不安,讓服務更貼近人心。

長照台語工作訪暨新書發表會,家庭照顧者、照服員、外籍看護齊聚一堂,展現以台語連結照護的溫暖力量。(圖/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