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界、台語界合力 推動長照3.0台語友善照護

  • 發佈時間:2025/11/01 11:57更新時間:2025/11/01 11:57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產學界、台語界合力 推動長照3.0台語友善照護
長照台語新書發表會,產學界共同推動母語照護力量。(圖/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2025年起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長照3.0政策亦分階段推動,持續擴大服務對象,在此政策背景下,語言溝通友善程度亦為重要一環。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今(1)日舉辦長照台語工作坊暨《長照台語》新書發表,推廣以母語關懷長者的照護理念。

更多新聞: 快新聞/又有颱風? 專家: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可能發展成輕颱

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集結全台學界、業界及台語界力量,共同編撰全台首本專業級《長照台語》教科書,聚焦長照情境下的專業台語用語。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院長劉芳教授笑說,自己就是不太會講台語的代表,因為家裡公婆都講台語,才發現台語的重要性。這次能夠結合各界力量推出這本教科書,不僅為醫護長照相關科系學生、第一線照護人員及外籍照顧者設計,協助照護人員提升與長者溝通能力,進而強化長照品質,打造真正台語友善照護環境。

產學界、台語界合力 推動長照3.0台語友善照護
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致力於醫用台語教育推廣,今年推出全台首本《長照台語》推廣「用母語照護」理念。(圖/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名譽教授林秋芬分享,許多居家照護者反映,跟長者之間語言講不通、常常比手畫腳,顯示長照台語的重要性。尤其現有課程缺乏「專業照護用語」的教材,此次出版的《長照台語》正是回應這項需求,讓學習者能在實務中即時運用,促進醫病溝通與文化連結。前瞻居家創辦人楊邦媛也指出,語言是長照服務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對多數長者而言,在照護過程中使用台語自然溝通,能夠拉近關係、降低不安,讓服務更貼近人心。

產學界、台語界合力 推動長照3.0台語友善照護

長照台語工作訪暨新書發表會,家庭照顧者、照服員、外籍看護齊聚一堂,展現以台語連結照護的溫暖力量。(圖/台灣母語教育文化工作室提供)

台灣母育教育文化工作室長期致力醫用台語推廣,陸續出版《醫學台語》、《中醫台語》、《牙醫台語》、《護理台語》及《復健台語》等教材,並在多所大專醫療院所課程中實際運用。今年再推出全台首本《長照台語》,期盼讓外籍照顧者也能學習台語,並推廣「用母語照護」的理念,讓語言成為拉近世代與文化距離的橋樑,營造一個讓長輩安心、讓照護更有溫度的高齡友善社會。

更多新聞: 快新聞/連3年發函!經濟部駁「無強制」翡翠水庫設光電 重申維護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