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緬甸惡名昭彰的「KK園區」近日遭突襲,超過1,500名詐騙工人逃往泰國,不少人又轉往其他詐騙園區求職。據悉,園區內多達2萬名員工,多為中國人。專家指出,軍政府此舉疑為安撫中國壓力的「表演式掃蕩」,實際上許多詐騙者已被其他幫派重新招募。當地武裝組織甚至將逃亡工人轉賣,每人高達7萬美元。
《法新社》報導,近年東南亞詐騙園區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透過愛情與加密貨幣投資陷阱,每年詐取全球數十億美元。許多工人遭人口販運強迫從事詐騙,但也有人為高薪自願加入。根據聯合國報告,僅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在2023年就損失高達370億美元。
報導指出,緬甸軍方上月底突擊KK園區,查獲約2,000名詐騙犯,宣稱控制了200棟建築。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此舉疑似「作秀式掃蕩」,主要是為緩解中國壓力,而非真正取締。事實上,緬甸軍政府曾被指控縱容詐騙園區營利,用以資助民兵組織;同時中國政府因自國公民頻遭詐騙,而施壓要求整頓。
突襲行動後,泰國當局表示,共有28國籍約1,500人越境逃入,其中包含500名印度人與200名菲律賓人。一名菲律賓脫逃者透露,他與同伴趁軍方民兵進入時倉皇逃出,乘船偷渡入泰國。
儘管部分的人成功脫離,但仍有大批人滯留當地,甚至被武裝組織「轉賣」至其他詐騙園區,每人交易金額高達7萬美元。一名中國籍詐騙工人透露,突襲後每日仍聽見爆炸聲,但他認為那只是「表演」,真正的打擊行動有限。
專家指出,KK園區原有約2萬名工人,多為中國人,此次逃出的僅占一成。跨國犯罪研究專家塔沃(Jason Tower)表示,多數詐騙者已被其他幫派重新招募,「對他們來說,這只是換個地方繼續上班」。人權團體呼籲,若要根除詐騙網絡,關鍵在於鎖定幕後的中國主謀,「他們必須被逮捕、起訴,並沒收全部資產」,這才是真正的掃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