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沅瑾立冬養生習俗大公開!揭露「四絕日」禁忌切勿輕忽!

  • 發佈時間:2025/11/06 15:24更新時間:2025/11/06 15:53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謝沅瑾立冬養生習俗大公開!揭露「四絕日」禁忌切勿輕忽!

四季線上/黃睿筌報導

隨著時序進入冬季,華人社會即將迎來「立冬」節氣(11月7日)。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時點,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為「四立日」。民俗專家謝沅瑾指出,立冬不僅是氣溫轉涼的開始,更是身體儲備能量、抵禦寒冬的關鍵時刻,傳統習俗著重於飲食進補及避開「四絕日」的禁忌。

立冬的傳統民俗主要環繞在兩個核心習俗:飲食進補與吃餃子。

進補抗寒:疲勞農耕後的元氣大補帖

立冬標誌著「進補」的開始。在民俗上,這項傳統有時被稱為「立冬補冬,補嘴扛」,意即「補嘴巴」。謝沅瑾解釋,古人經過一整年的秋收,體力耗盡且身體虛弱,加上天氣變冷,急需補充熱能和營養來回復元氣,抵禦寒冬。

因此,凡是能夠補充能量、暖和身體的食物,都適用於立冬進補。常見的進補菜單包括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或燒酒雞等。

吃餃子護耳朵:節氣交替的飲食智慧

另一個重要的習俗是「吃餃子」。在古代,吃餃子有「驕子之食」的含義,象徵著日夜或節氣的交替。

更有趣的是,民俗上認為在立冬這天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使其在寒冷時節比較不會受到所謂的「冬害」。

立冬前一日最危險 避免重大決定與房事

雖然立冬本身比較沒有禁忌,但專家特別提醒民眾,立冬「前一天」反而有許多禁忌需要留意。

立冬的前一天被稱為「四絕日」。在這個日期,習俗上應盡量避免「床笫之事」等夫妻活動。此外,所有「重大決定」也都不宜在前一天做出。

老祖宗的氣象預言:立冬決定整個冬天的天氣

除了進補和禁忌外,古人還有利用立冬進行天氣預測的智慧。

古老的習俗認為,如果在立冬的這一天「下雨的話」,那麼整個冬天的下雨時間都會特別多。反之,如果立冬當天是「晴天的話」,接下來整個冬天「幾乎都會是晴天」。這顯示了老祖宗透過對自然循環的觀察,來決定未來一整個冬天的氣候狀況。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改運方式,專家指出,立冬還算太早。通常要到「冬至之後」,一直到過年前,才會開始有比較多的「補運」或「補財」活動。

👉楊皓如《姊妹亮起來》揭先生在澳洲變超級奶爸!中年危機竟成甜蜜黏人精
📺【FastTV飛速看】👉 711 姊妹亮起來
▶️【完整版】👉這個也要貪小便宜?藝人肖貪出大代誌!

【原文出處】謝沅瑾立冬養生習俗大公開!揭露「四絕日」禁忌切勿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