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報導
多數間諜案的動機源於金錢或美色,但一樁扭轉台海局勢的關鍵策反卻是例外。1992年,台灣軍情局「少康專案」成功策反中國少將劉連昆;由於他曾經歷「六四天安門事件」,深刻感受中國應朝民主化發展,因此同意為台灣軍情局工作,前後總計提供一百多份軍事情報。這樁牽動兩岸政治發展的諜報案,更被改編為小說《叛國者》。
本週《台灣演義》播出〈台灣特務史〉,帶您揭開特務情報人員的神秘故事。敬請鎖定週日晚間7點55分,民視新聞台53頻道。

中國少將劉連昆為台灣提供多項重要情報。(圖/台灣演義)
在劉連昆提供的一百多份情報中,有四份被列為「絕密級」,其中一份對於1996年的台海危機發揮關鍵性的影響。當時台灣正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中共為此發動大規模「陸海空登陸作戰演習」,台海情勢一度緊張。劉連昆及時傳遞解放軍的軍事演習詳情,讓台灣方面獲得關鍵情資,才得以化解這場箭在弦上的危機。
然而,劉連昆「台諜」身份也就此曝光,他在1999年遭中國逮捕,以注射毒針的方式處死。根據後續解密資料,劉連昆的身份之所以曝光,被認為是藏身於台灣軍情局內部的雙面諜李志豪所為,完整報導請見台灣演義
✅節目播出資訊:每周日晚間7點55分,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