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8)日出席「2025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開幕典禮」,他表示,政府為了打造「健康台灣」,明(2026)年度健保總額將達到9,883億元,政府再投入199億元公務預算,實質規模預計達到1兆8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期盼與醫界攜手合作,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
賴清德提到,因為醫界與大家的共同努力,國人平均餘命增長至約80歲左右,可是不健康年數也約有8年之久,這代表人民一生當中,平均有10%的時間是不健康的,可能臥病在床、坐輪椅或生活需要照料,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因此,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邀集醫界與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也感謝醫界的響應。另為了要讓健保永續發展,賴清德指出,今 (2025)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去(2024)年增加531億元,如果加計公務預算,還會多181億元,實質成長率超過8%。

賴清德說明,明年度健保總額將達到9,883億元,且由政府再投入199億元公務預算,實質規模預計達到1兆8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而主要目的有3個,要讓醫療機構有足夠資源,更新設備,精進技術,能提升醫療品質;另也協助員工加薪、降低醫療人力流動;並於進行醫療給付時更有彈性。
護理人員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近年流動率偏高,核心原因仍與待遇有關。賴清德表示,政府已率先為公立醫療機構員工加薪,第一階段是調高醫療人員的「專業加給」,將醫界各職級之專業加給拉高到與一般公務人員相同,約可增加 近 5% 薪資;今年軍公教再加薪3%,合計公立醫療機構員工加薪幅度約近8%,用意就是希望穩定醫療人力、降低流動性。

此外,也盼健保總額提高後,衛福部可調整給付結構,改善過去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例如未來可針對較高負荷、較複雜的手術或醫療行為給予較高點值,讓給付更反映實際工作量與專業難度。期許達到提高醫療服務品質、留住人才,嘉惠民眾的健康福祉。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我國首次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規劃5年合計約投入489億元。無論是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醫師公會、各學會,不論位於都會或偏鄉,都可能遇到特殊疾病或棘手個案,如果沒有系統性研究與專案支持,問題可能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

因此,「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將開放上述單位提出計畫申請,以解決在第一線面臨、但無法僅靠健保給付處理的問題,政府以額外經費支持。此外,該計畫聚焦4大面向,亦即培育多元人才、優化醫療服務環境、全面推動智慧化醫療,及醫療永續與社會責任。目前第一階段計畫多已核定,未來將持續推動與落實,讓醫界有更大的空間發揮專業,也讓民眾真正受惠。
在眾多疾病之中,政府特別鎖定癌症提出一系列政策,賴清德提到,包括降低篩檢年齡及增加癌症篩檢範圍等,篩檢經費從去年28億元,今年提高至68億元,期盼達到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除傳統篩檢方式外,自今年起健保也納入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針對11種癌症提供基因檢測。截至10月,篩檢人次已超過400萬人次,顯示經費增加確實發揮作用,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介入。
篩檢之後若確診癌症,政府也檢討各癌別治療流程與成效;此外也推動「癌症新藥基金」,特別協助需要新藥、但經濟較困難的病人,以縮小治療落差,希望在2030年前,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
最後,賴清德強調,身為醫界的一份子,有機會擔任總統深知責任重大,希望獲得醫界支持與協助,一同為民眾健康打拚,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更加擁抱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