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引新聞(記者洪承恩/綜合報導)
芝麻醬看似日常調味品,但若保存不當,可能暗藏「黃麴毒素」風險。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本就適合黴菌生長,醫師提醒,長期食用放在室溫數月的芝麻醬,可能讓毒素悄悄累積,導致肝功能異常甚至增加肝臟疾病風險。近來就有家庭主婦因為愛用芝麻醬拌麵,卻忽略保存方式,造成肝指數長期偏高,引發關注。
(記者洪承恩/綜合報導)芝麻醬看似日常調味品,但若保存不當,可能暗藏「黃麴毒素」風險。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本就適合黴菌生長,醫師提醒,長期食用放在室溫數月的芝麻醬,可能讓毒素悄悄累積,導致肝功能異常甚至增加肝臟疾病風險。近來就有家庭主婦因為愛用芝麻醬拌麵,卻忽略保存方式,造成肝指數長期偏高,引發關注。
根據《常春月刊》報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李翔豐分享,這名家庭主婦多年肝指數微高,但檢查不出原因。直到深入了解飲食習慣後,才發現她習慣一次買大量散裝芝麻醬,放在常溫好幾個月才吃完。醫師推測,她長期吃到保存不佳的芝麻醬,使肝臟持續受到低劑量毒素刺激。調整保存方式後,她的肝數值才慢慢回穩。


示意圖/醫師警告,芝麻本身容易遭受汙染,放在台灣這種濕熱氣候下,更可能讓黃麴毒素快速繁殖。(擷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李翔豐,芝麻本身就容易遭黃麴菌污染,若放在「台灣這種濕熱氣候」下,長時間儲存更可能讓黃麴毒素快速繁殖。其中「黃麴毒素B1」是毒性最強的種類,不僅耐熱、烹煮也無法破壞,因此只要吃進肚子就可能對肝臟造成傷害。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攝取可能引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示意圖/醫師警告,芝麻本身容易遭受汙染,放在台灣這種濕熱氣候下,更可能讓黃麴毒素快速繁殖。(擷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除了肝膽專科醫師提醒外,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曾警告,醬料就算放冰箱仍可能因環境潮濕而變質。他建議,只要發現醬料「變色、變味、或冒出白點」,就應該立即丟掉,千萬不要硬吃,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專家強調,不論是芝麻醬或其他醬料類食品,開封後都應盡快用完。如果家中有小孩、孕婦或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食品保存與定期清查食材,避免不知不覺吃下受污染的調味品,才是守護健康的關鍵。
更多引新聞報導
「以前手機的確有我自己的A片」館長指控十年前影像被挖 背後推動者成全網焦點
台灣阿姨逛日本藥妝店 刷卡碎念「選啥幣別」…後續發展全場笑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