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報導
馬祖不僅是戰地前線,其地理位置也是漁業、航運重地。早在11世紀就有漁船、商船往返馬祖海域,隨著海上貿易活絡,走私、海盜也開始盛行,進可攻、退可守的馬祖,自然成為私商、海盜以及倭寇的聚集地。其中,1790年代竄起的蔡牽,就是以馬祖為基地,打劫船隻、收取保護費。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學會理事長王花弟表示,在馬祖有許多藏寶傳說都跟蔡牽有關,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傳聞蔡牽的寶物就埋藏在馬祖的某處坑洞;這個藏寶地點的特色是:大潮來的時候淹不到,小潮水也只能淹到三角位置,如果可以得到這樣寶物,「足以快活一萬年。」
本週《台灣演義》播出〈反共保壘 馬祖史〉,帶您回顧馬祖的歷史與傳說。敬請鎖定週日晚間7點55分,民視新聞台53頻道。

盤據馬祖的蔡牽勢力遭殲滅後,從福州移居到馬祖的漁民增加,也帶來傳承自閩東的神祇白馬尊王,並在當地建立廟宇。(圖/台灣演義)
盤據馬祖的蔡牽,擁有百艘武裝船艦,曾數次橫越海峽掠奪台灣,勢力更是遍及越南、廣東、福建、浙江,蔡牽並自封為「鎮海威武王」,直到1809年才被清代官方剿滅。
蔡牽勢力消滅後,從福州到馬祖定居的漁民逐漸增加,並開始興建廟宇,例如閩東的神祇白馬尊王等,成為在地特色。此外,以捕魚為生的馬祖人,有個地方習俗:一旦遇到海上浮屍,就必須撈起好好安葬,甚至可以對祂許願;也因此造就馬祖澳口有相當多不知名的小廟。更多精采節目請見台灣演義
✅節目播出資訊:每周日晚間7點55分,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