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心/楊佩怡報導
72歲的中國國家主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來,中共高層就以將他的治國論述、平時的談話、書信等,都記錄成冊,如今市面上累積至少一百五十種以上的「習近平著作」;然而,這種大規模量產的模式,看似受歡迎,但實際上在書店內還是能看到大量滯銷書籍。有網友PO出書店畫面,只見畫面中掛有打折告示,但桌上的書卻充滿灰塵。

一位名叫「新高地」的網友,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他在中國書店最顯眼的位置,總能看到一排排以習近平名義出版的書籍,不僅封面金光,定價不菲,卻常常沒人買。畫面中可見,檯面上有堆積如山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習近平著作選讀》,還可見促銷牌子上寫著「低至1折起」,但卻沒有人買下,有些書甚至都積滿灰塵。「新高地」透露這些習近平的國家寶典,會淪落到如此地步,是因為不只是這市場冷遇,更是民眾對這種「出版狂潮」無聲的抗議。

此外,他分析習近平的出版歷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2012年掌權前和掌權後。首先,早年習近平作為地方官員時,主編或參與出版了約8至10本地方性書籍,這些多為工作總結或地方志,數量有限,遠非個人力作。而習近平真正「爆發」是從2012年上任後開始,官方列出了數十本「重要著作」;據了解,習近平這10多年的執政期間已出300冊。不僅如此,「新高地」也指出,出版量的暴增,背後的利益結構更是驚人,「假定每位黨員強製或『自願』購買習近平全集,約10–15本為一套,平均定價1000元,總銷售量將達1億套,總收入1000億元。以中國圖書目錄標準7%–10%計算,稿費將高達70–1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