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隨著政經及軍事實力不斷強化,中國武力犯台的野心,似乎也跟著與日俱增;因此,台灣人是否有意保家衛國,也備受國際社會矚目。我國民團「台灣安保協會」今(24)召開記者會發最新民調,指出台灣若遭軍事攻擊,高達64%民眾表態願意承擔風險保衛家園、遠高於17.7%不同意。對此,社民黨北市議員苗博雅分析,從這份調查來看,絕大多數人都具備抵抗意識、士氣高昂,願意為保衛家園盡一份力。
據悉,此份調查採用「5分制」分類,共有43.7%民眾「非常願意(5分)」保衛家園、20.3%民眾「還算願意(4分)」、18.3%回答「普通(3分)」、另有4.9%「不太願意(2分)、以及12.8%「非常不願意(1分)」。若將5分及4分加總,約64%民眾表態願捍衛家園;另一方面,17.7%民眾落在1至2分,也就是較不願保衛家園。若將所有人的回答平均,分數為3.77。
「這分數究竟是高、是低?」,苗博雅首先分析,去(2024)年同道題目的結果是3.73分,過了1年後的現在,大約3.77分;顯示國人保衛家園的意志,仍有繼續上升的跡象,顯然可當成正向指標。從比例的分布來看,苗博雅也說,其實願意保衛家園的民眾「是絕大多數人」,「因為綜觀幾乎所有社會類、政治類的議題民調,64%都是一個不容易達到、很高的數字」。
此外,苗博雅也接續指出,若進一步審視此份民調的交叉分析,我們亦能清楚見到,保衛家園的意願基本上不分性別、年齡層、地區,各個變項都相當平均。她對此直言說:「我認為這也是很好的現象,表示在台灣,不只是特定哪個族群,才特別願意保家衛國;也不是只有男性或女性,才有比較高的意願;年輕人或長輩也沒有特別不同的看法,大家的意願都很高!」。

不過,苗博雅指出,唯一能顯示差異的交叉分析,只有「政黨傾向」這個變項。她說,「不同政黨的支持群,對於保家衛國的意願出現落差;或許這也暗示我們,該從哪個方向下手,才有機會繼續提高人民保家衛國的意願」。苗博雅也鼓勵大家思考,何為因、何為果?是因人民本身對保家衛國的想法不一樣,從而決定了他們的政黨支持傾向?還是因為政黨支持傾向不一樣,然後這些人聽信了支持政黨的主要領導者,所以才對保家衛國議題,產生了其他看法?
對此,她也直言說,未來若有其他朋友,同樣對此議題感興趣,或許可進一步針對這些問題,更深入釐清、研究。苗博雅認為,或許我們還有機會,再更進一步提升全台灣人的民心士氣、以及反侵略意志。
另一方面,苗博雅也點出,這種「承平時期」做出的調查,究竟能否代表國家遭入侵時的狀態?她以烏克蘭為例,2020年針對該國人民調查,是否會為自己國家而戰,大約57%人民回答「會」;但當俄羅斯兩年後真的入侵,開戰後一周的調查顯示,有意願武裝自己的烏克蘭人,迅速飆升至67%。甚至,隨著開戰時間拉長,有意抵抗的人民也持續高於7成。

因此苗博雅說,若參考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可發現當危機真的發生時,人民保家衛國、守護自身家園的意願,反而會比承平時期還要高。所以她認為,現在的民調已顯示,高達64%民眾擁有反侵略意志,這樣的數字絕對值得任何想侵略我們的獨裁者警惕;「當習近平看到這樣的民調,我認為他會很清楚地判斷,侵略台灣、併吞台灣、或對台灣發動任何武裝攻擊,對中國來說都不是一個好選項」。
所以,苗博雅進一步表示,小時候我們就曾學過「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句話;「意思就是,我們不要將自己的命運交託給敵人、期待他們對我們手下留情。我們應該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苗博雅說。
她甚至認為,所謂的抵抗意願、反侵略意志,就是「恃吾有以待之」的一環;苗博雅說,台灣反侵略、保和平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獨裁者知道,我們不是一個「隨便就可以拿捏」的軟柿子。「如果我們可以延續這樣的社會氛圍、繼續讓全體民眾體認到恃吾有以待之,和平與繁榮就有機會長期維持」,苗博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