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情緒低落並非懶惰 恐為光照不足與社交減少惹的禍

  • 發佈時間:2025/11/26 17:07更新時間:2025/11/26 17:2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秋冬情緒低落並非懶惰 恐為光照不足與社交減少惹的禍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小芳今年才進入大學,平常很喜歡和朋友出去走走。可是進入10月以後,她卻發現自己越來越懶得出門,常常一下課就直接窩在宿舍。特別是天黑之後特別容易覺得疲倦,心情也比夏天時更低落。原本對社團活動充滿熱忱,但現在也都提不起勁參加,令她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懶惰了?其實,這並不是單純的懶散,而是許多人在秋冬季節常見的心理反應。

更多新聞: 南市府表揚家庭教育輔導考核特優學校與學生 盼攜手溫馨家庭陪伴孩子成長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小芳今年才進入大學,平常很喜歡和朋友出去走走。可是進入10月以後,她卻發現自己越來越懶得出門,常常一下課就直接窩在宿舍。特別是天黑之後特別容易覺得疲倦,心情也比夏天時更低落。原本對社團活動充滿熱忱,但現在也都提不起勁參加,令她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懶惰了?其實,這並不是單純的懶散,而是許多人在秋冬季節常見的心理反應。





日照縮短、壓力增加 生理與情緒雙重影響心理健康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惠娟解釋,進入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大腦中負責調節情緒以及日夜節律的生理時鐘便會受到影響。當陽光減少時,體內血清素的分泌量會下降,反之,褪黑激素則增加,使人更容易感到疲倦與憂鬱。此外,天氣變冷也會導致出門意願降低,當社交與活動減少,孤單與焦慮的感覺也更容易出現。





除了生理因素外,秋冬往往也是壓力累積的季節。年底前的績效考核、報告結案、假期安排與家庭聚會,常讓人覺得責任繁重且喘不過氣。許多人以為自己這只是懶散或沒動力,但其實這背後往往是壓力與情緒交互作用的結果。當焦慮無法適當排解時,可能會轉化成身體症狀,如:頭痛、失眠、胃口改變或慢性疲倦,進一步導致惡性循環。





秋冬4大常見心理困擾 情緒低落、睡眠問題與壓力挑戰





【困擾1】季節性情感疾患





▸核心症狀:屬於憂鬱症的一種類型,症狀有情緒低落、嗜睡、食慾增加(特別想吃澱粉與甜食)、體重上升以及對事物失去興趣等。





▸發生率: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可達5~10%。台灣因氣候較溫和,比例較低,但仍有季節性情緒波動的民眾。





【困擾2】一般性的情緒低落與焦慮





並非達到臨床診斷標準,但仍可能出現注意力下降、效率變差、心情煩躁等情形。





【困擾3】睡眠障礙





可能表現為越睡越累、晚上難以入睡或清晨早醒。





【困擾4】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壓力





秋冬是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惡化高峰,患者容易因擔心病情而產生焦慮或憂鬱感。





秋冬4大自我照護建議 光照、運動、心情調適與環境布置





想在秋冬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最重要的是維持規律,以下為4大自我照護建議。





【建議1】光照與作息調整





保持日光照射,每天至少在戶外活動20~30分鐘。同時維持固定作息,盡量每天同一時間起床與就寢,避免長時間午睡。





【建議2】規律運動





運動能促進血清素與多巴胺分泌,改善情緒與專注力。可以選擇快走、慢跑、瑜伽、居家伸展等,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即可。





【建議3】心理調適





可以書寫情緒日記,每天花5分鐘寫下心情,幫助覺察與自我調整;利用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溫和瑜伽等,都可以降低身心緊繃;維持社交支持,主動與朋友或家人保持聯繫,即使是線上聊天也有幫助。





【建議4】環境布置





保持居家環境明亮,白天拉開窗簾,晚間使用暖光燈。亦可以播放喜歡的音樂或布置舒適角落等,增加生活中的小確幸。





情緒低落持續超過2週 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至於什麼時候該尋求協助?陳惠娟表示,如果情緒低落、疲倦或睡眠困擾持續超過2週,甚至影響到工作與人際關係,就代表已經超過日常適應範圍,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臨床心理師能協助釐清壓力來源,並提供具體的情緒調節與思考調整策略。精神科醫師則可在需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協助身體與情緒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最後,陳惠娟也提醒,秋冬季節轉換,不只要注意保暖與預防感冒,也要留心自己的心理狀態。適度曬太陽、規律運動、心理調適,就是最佳的自我照顧策略。要記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提早因應,就能讓秋冬過得更溫暖與自在。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超高齡社會全人照護! 專家提出安寧緩和醫療3大要點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更多新聞: 民調出爐支持度第一 王世堅「不會爭取、也不奢望」:一日市長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