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稻米供過於求!立委喊漲公糧收購價 農業部駁斥:反而傷害農民收益

  • 發佈時間:2024/07/11 14:52更新時間:2024/07/11 14:52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稻米供過於求!立委喊漲公糧收購價 農業部駁斥:反而傷害農民收益
農業部今(11)發文表態稱,不支持調漲公糧收購價格。(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今(11)日,農業部發文向國人說明糧價現況。農業部指出,全球近年面臨極端氣候、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部分國家採出口限制措施,造成國際糧食供應短缺及糧價上揚;但台灣國內卻是稻米生產「供過於求」,且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致食米量及消費人口減少。然而農業部也表示,不應以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回應此問題。

更多新聞: 影/台北暴雨前「風暴雲」形成...天空烏雲壟罩 鄭明典:很強的對流

農業部指出,雖我國稻米生產供過應求,但其他重要雜糧作物的自給率卻偏低;因此,近年積極調整農糧產業結構,鼓勵轉耕具競爭力或進口替代作物。另外,也協助辦理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涵養地力、建置合理水旱輪作制度,以均衡產業發展的方式,紓緩稻米生產過剩問題。

據農業部說明,稻米是我國目前唯一由政府保價收購、納入公糧管理的產品,且還提供災害穀收購、水稻收入保險…等確保稻農收益的措施。面對稻米供過於求的狀況,立法院部分委員提案建議,公糧收購價格應調漲8元;但農業部認為,按往年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經驗,此舉將加劇稻作超產情形。而稻米市場價格難以完全跟進公糧調漲幅度,且糧價還將因超產疲軟不振,進而影響農民收益。

農業部表示,種稻農民選擇超產後,產業鏈生產成本將因此隨之調漲,造成農民收益反而稀釋。另外,國內生產之稻穀,販售市面而非繳公糧的數量,佔比高達7成;這些稻農將因生產成本調漲,導致收入降低。

另外,農業不只有稻米產業,還有果樹、蔬菜、花卉、雜糧特作等產業,他們不會因公糧價格提高而受益,卻會因生產成本提高,排擠預算且影響發展。最後,公糧收購價調漲8元後,農業部預估種稻面積將增加至27萬公頃,收購經費達194.6億台幣;相較於今(2024)年收購預算81.6億,需另增加113億,將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且排擠其他農業政策經費。

為進一步確保農民收益,農業部規劃「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若農民經輔導轉種植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作物、或種地方特色作物者,加碼給予獎勵。另還推出「1集、2轉、3加3」策略,以維持稻米供需平穩、產業均衡發展,策略內容包括「1集」精進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引導農民加入集團產區;除種植特色米品種,也鼓勵集團產區拓展外銷,有助契作價格提高。

另外,「2轉」則是加強推動旱作雜糧措施,引導特定區位第1期作原種稻面積,轉為種植旱作雜糧。農業部盼藉此增加轉旱作雜糧意願,除提升雜糧自主供應,也紓緩用水壓力。最後,「3加3」則是提高水稻收入保險優質加強型目標價格,增加對種植優質稻米的農民收益保障,加強產業風險韌性。另外,也將協助稻米產業升級以提升消費意願,並將開發多元米糧加工品、強化行銷量能、加強米糧加工品外銷、引導糧商提高收購價格購買所需自營糧、試圖降低市場存糧以確保農民收益。

更多新聞: 香港小6生稱「補習5天不辛苦」是本分 同學聽了露O型嘴驚掉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