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林于蓁報導
不少人喜歡在家裡「手沖咖啡」享受悠閒時光,但「咖啡渣」若沒處理好,恐怕會收到6000元的罰單!根據台北巿環保局的垃圾分類資料,咖啡渣屬於「剩食類」的一種,為可回收廚餘,應投入廚餘桶,且丟棄前需先將水分瀝乾,以免影響回收品質和後續處理,若分類不確實,依《廢棄物清理法》可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款。
一名網友曾上網發文求問,平常泡完咖啡,都是把咖啡渣著一天晾乾,在丟垃圾桶,結果生了一大堆果蠅。「想問大家平常都是怎麼處理殘渣的?」 結果不少網友留言,「我是丟冰箱順便吸臭,倒垃圾的時候在一起丟」、「冰箱除臭一天乾,丟垃圾桶再除臭一天乾」、「涼了直接進冰箱,隔天泡時把昨天的丟垃圾桶」、「濾紙包起來直接丟垃圾桶,勤勞倒垃圾」;不過也有網友留言「丟清潔隊的堆肥廚餘」、「咖啡渣是生廚餘喔,有的縣市廚餘有分生熟」

根據臺北巿環保局「廚餘回收資訊」,廚餘又細分為「養豬廚餘」與「堆肥廚餘」,許多人會誤把咖啡渣與茶葉渣當成一般垃圾丟棄,而其實樹葉、花材、茶葉殘渣、咖啡殘渣、甘蔗渣、中藥殘渣等這些有機物雖然無法養豬,但可堆肥再利用,請歸類為堆肥(非養豬)廚餘回收。嚴格分類廚餘有助於減少焚化爐壓力,但實現再利用仍需要努力。同時也提醒,將它們丟入廚餘桶前,應把其水分瀝乾,才不會影響回收品質和後續處理,若回收做得不確實,違者可依《廢棄物清理法》,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