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今天7月25日,在農曆上則是「閏六月」初一;前兩次閏六月出現,已經是2017年、1979年的事情;究竟為什麼會有「閏月」?閏六月又有什麼習俗與禁忌?《民視快新聞》為您介紹相關內容。
※為什麼會有閏月?陰陽曆法調和藝術
傳統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同時參照月亮與太陽的運行。每個農曆月根據月亮圓缺來計算,約29.5天,一年下來約354天,比地球繞太陽一圈的365.24天,短少約11天左右。
若不加以調整,經年累月,農曆節慶將與實際季節嚴重錯位,甚至可能發生春節跑到秋天的離譜狀況;為避免這種情況,古人設計出「閏月」制度:每19年插入7個閏月,也就是每兩、三年會設置一個「閏月」,藉此校正陰、陽曆法的差距。
※閏在哪一月?全看節氣說了算
不同於陽曆閏年固定增加在2月29日,農曆閏月出現在「哪一個月」,得看24節氣的「中氣」安排。
所謂「中氣」,指的是春分、夏至、立秋、冬至等節令,是農事與季節變化的重要依據;若某個農曆月份沒有中氣,便會被設為「閏月」,名稱則延用上一個月,例如「閏六月」、「閏八月」等。
今年2025年就是如此:原本六月設有中氣「小暑」,其後的一個月恰無中氣,故被設定為「閏六月」,時間從今天、國曆7月25日,持續至8月22日為止。
※閏六月習俗:添壽、補運、送豬腳
「閏六月」在民間被視為一個補運添福的重要月份,尤其對孝道文化深厚的台灣社會而言,是一年之中回娘家表心意的絕佳時機。
最廣為人知的習俗,莫過於女兒在閏月期間返家「送豬腳麵線」給父母,象徵延壽添福、趨吉避凶。民俗專家指出,選用成雙的豬腳(可視父母狀況,選擇前腳或後腳),搭配紅色新衣、紅包等祈福物品,更能表達敬意與祝福。
此外,閏月也常見祭祖、拜拜、祈福儀式,藉此「補氣補運」,祈求家運順遂。
※民間禁忌也不少:婚嫁、搬家慎選時機
不過,「閏月」也並非全然吉利,部分習俗認為「多出一月」有「不圓滿」之意,故不宜辦理婚嫁、喪事、搬家等重大儀式。
此外,若一人的農曆生日落在閏月,傳統上建議僅擇一慶祝,避免「福氣分散」、「壽命兩分」,因此須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