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心/張予柔報導
中國今年隆重紀念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多部由官方主導拍攝的抗戰電影接連上映,其中以《南京照相館》最受矚目。這部以 1937 年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7月25日上映以來,在中國掀起觀影熱潮,不僅票房突破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1億元),更獲得官媒大力宣傳。然而,隨著電影熱度攀升,也引發外界對激化仇恨情緒的擔憂。

《南京照相館》描述一名少年學徒在日軍佔領南京期間,無意中沖洗出記錄屠殺、強姦等日軍暴行的照片,最終在 1946 年南京審判中成為關鍵證據。官媒宣稱,該片傳遞歷史真相,具備反戰與教育意義。不過,有中國網友質疑片中過度渲染暴力畫面,恐演變為「仇恨教育」。有異議人士在社群平台透露,一位母親竟在散場後對女兒說要「殺死日本人」,引發社會譁然。

令人憂心的是,電影熱潮蔓延至線下行為。官媒發布短片稱,一名男童看完電影後,回家撕毀自己收藏的日本漫畫;社群媒體上也出現多名家長分享孩子觀影後銷毀日本玩具的畫面,引發對「仇恨情緒是否被灌輸給下一代」的質疑。異議人士強調:「不要讓孩子的純真成為某些媒體的工具。」對此,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則反批這是對電影與歷史的污名化,強調本片是「反種族主義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