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今天蔡前總統與賴總統都在社群平台貼文,公開兩人在官邸的會晤,陪客還有蕭副總統(見附圖)。大罷免大失敗後,執政團隊士氣低迷,賴總統需要蔡前總統的打氣。
若賴總統有意求教蔡總統,他可以這麼詢問蔡總統:「假如你是現在的我,你會⋯⋯?」
反過來說,若蔡總統要協助賴總統,她也可以這麼建議:「假如我是現在的你,我會⋯⋯。」
我不在會晤現場,不知道兩人是否有類似的對話。我只能假設自己也在現場,並用相同的語法向賴總統提供建言。
大罷免的失敗有三個關鍵時點。如果我是賴清德總統,我在這三個關鍵時點會有以下的做法:
#連署成功之後
在這次大罷免,公民團體成功完成三十一席國民黨立委的連署。如果我是賴清德總統,在公民團體完成送件的當下,我會邀請曹興誠先生召開聯合記者會,公開向面臨罷免的國民黨立委喊話:
「我呼籲國民黨立委為一年多來的脫序立法向全民道歉,並承諾不再有類似的脫序行為。若國民黨願意正面回應我的呼籲,公民團體可以就地解散,撤回已送件的罷免連署。只要國會能回歸正常運作,公民團體沒有非要罷免誰的理由。若國民黨的立委不願道歉與改過,民進黨將動員全體黨公職推動大罷免,再透過補選讓國會的運作回歸正常。」
這場公開記者會有多重功能:
一、公民團體成功送件的那一刻,國民黨立委真的有怕到。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之下,國民黨立委極可能屈服。民進黨不戰而屈人之兵,免除罷免投票造成的民意撕裂,但仍可讓國會運作回歸正常。
二、若國民黨立委一意孤行,民意會更沸騰,民進黨接手大罷免的正當性增強,大成功的機率也越高。國民黨再也無法用「選輸翻桌」抹黑民進黨。
三、國民黨立委可能假意道歉,躲過大罷免後繼續在國會作亂。如果立委任期還長,公民團體可再度發動罷免連署。若任期所剩無幾,民進黨更可能在下屆大選取回過半的立委席次。
假如賴總統召開了這場記者會,那就沒有必要推出所謂的「團結十講」,也就沒有後續的失言紛爭,造成雙方氣勢的翻轉。如果大罷免取消了,國民黨也就不會推動普發現金一萬的法案。
#大罷免慘敗之後
賴總統並未召開這場記者會,但在七月二十六日的大失敗後,仍可亡羊補牢。如果我是賴清德總統,我會做幾件事:
一、在總統府公開接見志工代表,感謝他們為健全民主的付出,並為民進黨的動員不力向志工道歉。
二、既然民意不支持大罷免,我會與公民團體溝通,取消其餘七席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投票。
三、宣布取消其餘七席的罷免投票時,我會同時呼籲國民黨傾聽參與連署的130萬民意,讓國會運作回歸正常。
賴總統沒有取消823的罷免投票,反而宣布繼續與民團站在一起,但沒有動員黨公職支援公民團體。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公民團體難撐大局,失敗的票數更懸殊。
#二度慘敗之後
在823投票二度慘敗後,如果我是賴清德總統,我還是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我會這麼做:
一、在總統府私下接見罷團志工,為兩次罷免投票失敗「下詔罪己」,誠心向志工們道歉。
二、聽取志工對未來政局的擔憂,並請求他們提出對執政黨的期待。
三、邀請志工們加入抗中保台的團隊,在明年的地方選舉攜手合作,翻轉大罷免之後的台灣政局。
賴清德總統是否曾私下接見罷團志工,我不得而知。如果沒有,現在做還來得及。
在這次的公民運動,原本不屬綠營的正藍軍與年輕選民都站出來了,和民進黨攜手推動大罷免。只要賴總統能接住這兩群選民,綠營的基本盤就會擴大。在明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仍然大有可為。
#我不是賴總統
講了這麼多,其實都是我的空話,因為我不是賴清德總統。就算我是賴總統,我面臨的情境可能比想像中更複雜,上述的建議也未必可行。
無論如何,我希望蔡前總統與賴總統有一場坦誠的對話,爲當前的紛擾政局理出頭緒,讓國家順遂前行。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這次會晤只是一場公關秀,然後一切如常。

本文轉載自:翁達瑞臉書
--
※〈民視論壇〉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翁達瑞(陳時奮),美國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蕭敏焄